蒋大为 - 简介
白西装、金丝边眼镜、白皮鞋、腰间缠一金黄色的腰带,数十年来,只要上舞台,蒋大为总是这样的装扮。
《牡丹之歌》、《敢问路在何方》、《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30年来,蒋大为演唱过上千首歌曲,被誉为“歌坛常青树”。
蒋大为深感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最大的掣肘是师资水平的落后,“老师都唱得不明白,学生怎么会唱好?”在他心里,中国民族音乐能唱出自己味道的歌手越来越少了,大多是靠声乐技巧唱,丧失了自己的味道。他认为唱歌必须得有属于自己的原生态的特色,必须加入属于自己的味道。
蒋大为 - 个人经历
蒋大为,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担任过中日友好协会理事.1947年1月22日出生于天津,1968年赴乌兰浩特插队落户,1970年参加森林警察文工团,1975年调到中央民族歌舞团任独唱演员至今,期间曾任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1984年首次参加央视春晚,演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以后多次参加春晚演唱,2009再次登陆央视春晚与张燕合唱《满园春》。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获得者,长期担任青歌赛评委,深受观众欢迎,2009年被评为"中非艺术家"称号,被授与民委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人民网评选的"人民喜爱的60位艺术家".由他作曲并演唱的《说中国》 、《和谐家园》两首歌入选中宣部100首爱国歌曲大家唱曲目
蒋大为是中国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具有深厚的声乐造诣。
他的演唱甜美,音色明亮,感情真挚。他的歌唱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和喜爱。
三十年来,他的歌声传遍海内外,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三十年来他演唱过上千首的歌曲和上百部的电影、电视剧的主题歌。其中象《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 《牡丹之歌》 、 《骏马奔驰保边疆》 、《敢问路在何方》 、《北国之春》、 《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等在海内外脍炙人口,广为传唱。蒋大为曾多次出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举办演唱会,受到海内外观众好评。
蒋大为是一位最具实力的歌唱家,是歌坛上的一棵长青树。
蒋大为从小酷爱美术,在中学时,学习了八年西洋画,具有很深的绘画功底。
近十年来,他刻苦学习书法,汉简魏碑、颜柳欧赵,他无不师法而又无一泥古。又得当代书法名家指点,把对前人书艺的体会融入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之中,用心用情,贯气神韵,意念中逐渐达到咏墨相通,融为一体,无滞涩无矫气无匠气,浑厚奔放,刚柔相济。
他由《牡丹之歌》一曲成名,以后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好歌如《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骏马奔驰保边疆》 、《敢问路在何方》、《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等,经他演唱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他的歌在八十年代真可以说是独领风骚、家喻户晓。九十年代,蒋大为的歌声跨洋过海走向世界。他曾经访问北美、东欧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并进行演出,在法国和日本还成功地举行了他的个人演唱会。海外华侨评论他是中国当代民歌的代表人物;欧美的专家赞誉他为中国的巴伐洛蒂……。 蒋大为无愧于这些美称,他以他的实力确立了他在中外歌坛上的无比辉煌的地位。蒋大为有着非常独特的和使人难以忘怀的歌喉。他的音色清醇自然、明亮通透,既富有磁性的魅力又有金属般的穿透力。他原先是学习美声的,可贵的是他创造性地把西洋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传统唱法结合起来,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这也是他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 蒋大为对艺术的追求勤奋而执着。虽然他高中毕业后遇上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但他的艺术才华很快得到赏识。69年他从内蒙调入吉林省森林警察文工团,70年进入吉林省艺术学院学习声乐,75年成为中央民族歌舞团的独唱演员,85年任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然而他对自己在事业上的成功并不满足,他愿意为人民唱更多更好的歌。93年他毅然辞去了团长的职务,重又全心投入艺术的创作和表演之中。蒋大为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写过不少好歌。还有一手好书法。他演唱过上千首创作歌曲和近百部的电影电视歌曲,这些歌曲雅俗共赏,得到老中青广大阶层的喜爱。很多成名曲至今还在海内外广泛流传,有很多歌已成为中国民歌的经典。 曾以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而唱响大江南北的著名歌唱家蒋大为现移民加拿大。作为一名在中国民乐歌坛上红了25年的成功人士,移民对他事业是否有影响呢?“要说不影响也不可能,比如说大的活动一定找不到我,那我就失去了机会。但是为了女儿我认了。我只是一个会唱歌的老百姓,要说贡献,造原子弹的比我的贡献大,但是没有人知道,因为职业不同。我们的工作就是露脸,时间长了就容易出名,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移民加拿大是为了孩子上学,当谈到最初的移民初衷时,他坦言到,“我其实也不太了解加拿大,只是1996年去演出时才发现温哥华从生活的角度来看挺好,那时正赶上我女儿高中毕业,想出去深造一下,考虑到那边的教育环境比目前的国内环境要好一些,做父母的也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我就找到了加拿大移民机构,但是当时的移民局不好通过,律师就建议我移民,因为你是一个名人,也不花什么钱,只要肯移民,女儿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再说将来做国际文化交流也方便。诸多因素综合起来我就过去了。” “离开确实有很多遗憾,但是我年岁大了,也不想再在名利场上争来争去。我主要的精力还是在国内,单位也不让我走,因为中央民族歌舞团除了杨丽萍、德德玛和我等几个人,现在能独当一面的新人还不多。” 到北京唱民歌二十五六年,蒋大为当了两年中央民族歌舞团的团长,辞职后的他对歌舞团仍然有割舍不断的情感。 虽然加拿大的华人多,中国文化有基础,但还远远不能形成规模,大为坦言移民之后最大的感受是“干我们这行在国外生存很难,直观地说就是经济问题,可以赚钱,但是赚不到大钱。作为生活的地方很好,但不适合经商,大多数华人都是把钱带到加拿大生活,做生意还是回到内地、香港或台湾。” “艺人去加拿大绝大部分都改行,好一点的,能做教员就不错了。不是排斥,是没有市场。因为内地去的人都在奋斗,经济条件不太好,一般不太会去娱乐。移民的孩子基本都已经洋化,不听中国歌儿,港台去的人对民族音乐根本不感兴趣。只有老的从内地去的移民是民族艺术的观众,也就是在华人聚会时把你请出来,还是义务的。所以要是真靠这个生存,不太可能。”
蒋大为 - 兴趣嗜好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蒋大为,歌如其人,歌豪放,人也豪放,每到一处,喜好交友。有一年他率中央民族歌舞团到百色演出,还未登台演出,朋友交了一大帮,而交的不是他的唱歌同行,偏爱结交书画朋友。
“我唱歌能唱到今天的程度,全赖书法神助。”蒋大为出语惊人,乍昕惊讶,细品有味。
“如果我不练书法,我的歌声肯定很平淡。很呆板,甚至没精打采。每次登台唱歌前,我尽量先练一阵子书法,我学书法纯粹为了唱歌。”
蒋大为细数了书法与音乐的关系:书法与音乐都强调运气;书法有笔断意连,唱歌有声断情不断,有的演员,歌唱完了,还在台上呆站,或者手不知该往哪搁,这就是情断了,有的歌唱完观众站起来就想走,这是情断了,说明失败了;书法讲究神韵.歌声也很讲究神韵,书法有轻重缓急,音乐有抑扬顿挫……。他的体会是:一个字,就是一首无声的歌,一首歌.就是一个有声的字。
百色地区书法协会主席凌奇松先生向他乞墨宝,他一再谦让:“老师先来!”凌先生推托不了,挥墨开场两个字“心声”。蒋大为接着写下了“艺术之家”几个大字,是为百色演出公司题词的。又为凌先生写下了“笔墨绘春色”、为地区群众艺术馆写了“振兴民族文化”,为右江日报社题了“右江之声”,为百色印社题了“艺苑千秋”等。那字体道劲有力。传统行楷韵味,古色古香,一笔一划,有章有法,绝非一日之功。他说:“我写字很用心。唱歌也报用心。”
蒋大为豪饮,但他不滥饮。他认为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在社会交际活动中,有以文会友、以歌会友,也有以茶会友、以酒会友等等。而酒本身的功能就更大了,通气活络,调节心理,壮胆气豪。有的歌唱演员为了保护嗓子,戒酒戒辣,蒋大为则认为喝酒对唱歌有好处。那一年.蒋大为率团到边防壮族地区慰问,慰问团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各族父老乡亲的盛情接待。一次晚餐上,一个壮族姑娘要求与蒋大为“斗酒”,蒋大为乐意地接受了挑战。少数民族群众喝酒,用碗不用杯,用大碗不用小碗,当地叫海碗,以示海量和豪爽。蒋大为心中有底,但地方行政长官下了约法三章:斗酒要以不影响当晚的慰问演出为前提。蒋大为笑着说:“没事,我越喝酒歌唱得越好。”于是,各人三大碗下肚,打了个平手,双方握手言和。当晚蒋大为登台演唱,效果果然特佳。壮族姑娘对蒋大哥说,没想到你有这么大的酒量。蒋大为答道:“我也是少数民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