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正式出台。这意味着北京市的实体经济企业将从税费、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能源价格、物流成本等6个方面享受不同的政策红利。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方案》下大力度推进‘放管服’改革,集中梳理、清理涉企收费,降低融资、交易成本等,提升资本、劳动、土地、能源、技术、管理等要素效率和效益,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激发创业创新发展活力,为加快构建北京‘高精尖’经济结构提供坚实支撑。”控制成本正是会计工作的份内之事,在为北京市实体经济减负过程中,会计将有所作为。
税费负担合理降低
企业可盈利、有活力,经济才能有持久的发展动力。
“合理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是《方案》的重要部分,也是企业最为期待的红利之一。
北京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方案》的出台显示出北京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使北京市实体经济企业不断增强竞争力,大力振兴北京市实体经济。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研究室副主任许生告诉记者,成本有多重含义和多种划分方法。从经济成本看,显性成本和会计成本是宏观政策的主要作用领域,而调整企业隐性成本往往涉及制度变革。税费调控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调节企业显性成本的重要抓手。
《方案》要求,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统一货物与劳务税制,减少重复征税;涉企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规范工作取得实效,各项普遍性降费政策落地生根。
许生分析,减税降费有利于从宏观层面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税收环境,也有利于从微观层面提振企业家信心,增强企业获得感,引导企业扩大投资。
“通过实施政策‘组合拳’,预计北京市的实体经济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进一步下降,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环境将得到改善。”许生表示。
着力降低各种要素成本
针对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老大难”问题,《方案》释放了一系列政策红利。
《方案》要求,降低融资中间环节费用,加大融资担保力度。畅通信贷资金向实体经济融通机制,降低贷款中间环节费用;引导金融机构针对不同企业合理定价;督促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法合规收费,鼓励其主动让利。
“在融资成本有效降低方面,企业贷款、发债利息负担水平将逐步降低,融资中间环节费用占企业融资成本比重进一步合理降低。”北京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落实好《方案》后,制度性交易成本也将明显降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综合措施也将得到进一步落实。这也为企业设立和生产经营创造便利条件,大幅压缩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事项。”上述负责人强调。
事实上,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既需要政府多措并举继续发力,也需要企业眼睛向内下大气力。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如果不能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就无法在市场上立足。
人工成本上涨得到合理控制
眼下,企业主最关心的人工成本上涨,也将得到合理控制。
《方案》明确,北京市将降低企业社保缴费比例,采取综合措施补充资金缺口。
北京市同时配合国家做好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相关工作,推进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运营,为降低企业社保缴费比例创造条件。
在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研究室副研究员曹玉瑾看来,在降低人工成本方面,重点是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
这需要企业通过提高自身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高产出数量,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产量或服务的人工成本;通过设备技术改造、改进加工工艺、完善生产流程等措施,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降本增效;通过完善激励方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创造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