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财务风险预警是综合风险预警方法,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风险预警是指对单位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的经济活动进行提前的报警或提醒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通过分析单位的财务活动和财务环境的潜在财务风险预测活动监控财务风险的工具,如果发现危机信号可以准确及时地做出预警和做出相应的措施,减轻财务危机带来的损失。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监控离不开财务指标,因此,财务人员应该结合公立医院的情况,建立财务监控指标,并实施监控,如发现财务指标超出财务风险警戒线,应及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并报领导团队, 以便领导团队做出准确的判断及决策,尽可能地减轻财务危机带来的损失。在我国, 一部分的公立医院已经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一部分公立医院尚未建立。公立医院还没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于公立医院来说,面对千变万化的内外部环境,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就如同构建一道有力的防风墙。 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关键的地方就是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流程以及财务预警指标临界点。 因此,财务风险预警流程是否严谨、及时、有效,财务预警指标的是否可靠、相关、及时,直接影响着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操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下面对财务预警指标临界点以及财务预警系统流程进行介绍。
(一) 根据自身情况设置财务预警临界点指标。
财务预警指标能够反映公立医院当前的财务状况, 体现公立医院当前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以及经济效益能力,这些指标都能够反映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的质量。 而财务预警指标临界点就是公立医院根据自身实际需要以及领导团队对风险的容忍程度, 将上述财务预警指标设定一个临界值, 一旦实际的财务预警指标超过这个临界值,就意味着存在财务风险的情况,应当做出应对措施。
(二) 根据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流程。
财务预警系统流程主要包括财务预警指标临界点的设定, 财务预警指标超出临界值时的应对措施,以及时反馈以及进一步修订。
2 如何防范和管理财务风险
新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将逐步面对市场,面临着日趋复杂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无疑增加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因此,公立医院的全院上下都应当建立起财务风险意识,尽可能的降低财务风险给公立医院带来的损失。 结合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增强领导团队的风险意识
公立医院的领导团队应当掌握国家的相关规章制度,及时掌握行业的相关信息,熟悉公立医院的内部情况,在这个基础上,增强财务风险的意识,把财务风险意识贯穿公立医院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同时,做到主次分明,对容易给公立医院带来财务风险的科室和业务应当重点管理和监督。
(二) 严格的预算控制系统
随着 2009 年新医改方案的出台,确定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前进方向, 就是关于相关制度的完善以及预算管理的严格控制。医院应当加强对财务人员的预算管理的教育,使得预算管理从编制、执行、分析到考核有序的有效的进行。具体来说,在财务预算的编制上,应该采用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细化预算项目,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 将医院的近年来就诊患者人数变化趋势、医疗市场行情、医院整体建设、科室发展规划、医疗设备的建设等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做出严谨评估。
(三) 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控力度
每位职工和领导团队和财务管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将每位职工管理好,那么内部管控力度控制好了。
建议公立医院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加强医院的内部管控:首先,完善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先进的管理系统,将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以此为基础从而能更好地将财务管理活动顺利进行。其次,逐步提高公立医院的财务人员的素质,通过引进管理能力和工作能力强的新员工,以及对现任的职工进行在岗培训,增强财务风险意识,逐步健全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再次,改善决策机制,改变传统的领导决定制的决策方法,在投资之前,认真调查与分析投资环境,科学研究和预测财务风险,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可靠性、有效性。最后,在投资项目前,增加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程序,对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进行综合考虑, 并且选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对项目进行评价,以降低投资带来的财务风险。
(四) 强化流动资产的管理
公立医院在保证医院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应当提高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建议公立医院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加强流动资产的管理:首先,运用科学的合理的存货采购模型,做好存货采购计划,并且根据 BC 存货管理办法,重点管理好占存货最大比例的药品,保证药品采购的质量和库存数。其次,充分利用借贷等方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资金占用量。 最后,尽量减少应收账款的金额,减少坏账给公立医院带来的损失,病人拖欠医疗费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保证病人接受一视同仁的医疗服务的基本前提下, 尽量降低医疗成本,杜绝恶意拖欠医疗费用的患者,公立医院各部门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免发生坏账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