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公布,有喜有忧,总体尚在“合理区间”之内。对于下半年经济走势的预测,除了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的共识之外,众说纷纭。
企业家们研判中国经济形势,最怕的不是经济下行,也不是需求疲弱、产能过剩,而是摸不准政府会出台什么样的调控政策。企业家天生就是市场的一分子,他们能敏锐感知市场运行的细微变化,对行业的理解也远比一般专家深入,真正来自市场的风险,对他们而言都在可预期范围之内,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政府的调控政策。
政府在特殊时期直接干预经济,虽然大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客观上打乱了正常的市场运行轨迹,让市场传递出混乱的信息,长期效应更是有待评估。虽然企业家最害怕政策上的“折腾”,但官员却大多热衷于此。因此,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研究透政策的走向,往往比研究透市场和行业的走向更为重要。最近很多企业家关心宏观经济形势,其实关心的是政府会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较之前些年,本届政府调控经济的方式已经有所不同。上半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舆论纷纷猜测有可能“出手”,政府却坚持“平心静气、静观其变”的态度,没有对经济进行大规模直接干预。这赢得了广泛赞誉,也被解读为传递出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的信息。但随着经济继续下行,稳增长压力越来越大,一旦增速逼近“下限”,政府会采取何种措施,仍有待观察。
其实,经过20多年的市场经济改革,市场机制已经广泛发挥作用,有些事不用政府去做,市场会自动调节。政府大规模的直接干预,只会伤害市场本身的机能,增加企业家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
这种预期的不确定性不仅存在于对经济走势的判断,同样存在于对社会转型的判断之中。产权保护制度还不完善,一些地方司法公正遭受质疑,甚至极左思潮不时冒出,无论是中产阶层、企业家,还是政府官员,相当一部分人都不讳言对未来隐存不安全的预期。
预期是魔鬼,也是天使。当一个社会的相当一部分群体形成稳定的预期,他们就会做出相近的选择,从而形成巨大的推力,把社会推向他们预期的方向。而当他们对未来的预期不确定时,就会基于自身利益做出规避风险的选择,社会向何处走,也充满了不确定的风险。现代社会要建立稳定、透明、公开的制度和政策,就是为了给公众一个稳定的预期。
稳定预期,才能稳定发展。企业家对经济的稳定预期,来自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公众对未来社会转型的稳定预期,来自对法治的信心。市场,意味着经济活动中资源配置是自由的;法治,意味着社会活动中每个人的权利是平等的。市场与法治,是一个现代社会稳定预期的基本保障,断不可随意破坏。
当然,政府有必要在非常时期对经济进行适当干预,法律更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做出与时俱进的修改,但这一切都需经一定之程序,纳入到公众可预期的范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