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时有人问,供应链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有些问地更直接:供应链管理方面,哪些东西最热、最流行?坦诚地说,我看到的不是什么热点、趋势;我看到的大都是些老问题,即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什么行业,企业都在挣扎的那些根本问题。
先说企业运营。企业要盈利,就得做好三件事:(1)开发出好产品(产品管理);(2)以合适的价格卖掉(需求管理);(3)还得以合适的成本做出来(供应管理)。只有这三件事都做好,企业才能生存、盈利和发展。古今中外,一律如此,没什么趋势可言。这就如人要活着,就得吃饭、喝水,你能说现在的"趋势"是吃饭,以后的"热点"是喝水?而且从运营的角度看,企业的问题一直是老问题,即客户要的东西手头没有、手头有的东西客户不要;成本做不下来,速度做不上去。从一把石斧换两只山羊的时候起,人类社会就在挣扎这些问题,有什么趋势可谈?
再说供应链管理。经常看到一些文章,讲供应链的热点、趋势。其实不管是造原子 弹的还是卖茶叶蛋的,供应链的核心就是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条流优化了,成本自然就能降下来、质量也就做上去了。而要优化三条流,则要在商业层次上理顺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关系,在运营层面加强供应链伙伴之间的连接。这样,人为壁垒削平了,流程中的浪费消除了,供应链的运作自然更高效。这些都是本质的东西,是个企业都得做,并不是说现在是供应链了,这些问题突然出现了,成了趋势。当然了,在手段上可能有些趋势可言。比如以前沟通靠鸡毛信、后来是传真、现在用短信。传真是用得越来越少,Email是用得越来越多,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还是没变。
当你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时候,你会发现世界的变化并不大。这样你就可以过滤掉很多噪音,从而能够专注核心问题。拿人本身来说,最近几十年技术领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没有改变人的本质,爱和恨、贪婪与恐惧仍旧驱动着人类社会的各种行为。之所以还是半部论语治天下、一本圣经读到老,是因为与两千年前相比,今天的人并没有更加有智慧,也没有更聪明多少。不信,你也写本《圣经》、《论语》那样水平的书给我看看。人类社会的问题都是老问题,以前犯的错误现在照样犯,以后还会犯。我们还是在同一个地方一再绊倒,否则这世上早就满地圣贤了。
还有,趋势不代表最高水平。一个人、一个公司做什么事不是趋势;很多人、很多公司做的时候就成了趋势。大家都做,趋势充其量只能算大众水平、平均水平。而以平均水平为目标,你不可能达到一流水平。大家都跟着趋势走的时候,结果其实是低于平均水平。举个股市上的例子。2001年高科技泡沫破灭后,美国的股票一路掉到底,媒体也是每天唱衰。大盘复苏两三年了,企业盈利接连创下历史新高,美国媒体对经济的前景还是一片悲观。从2002年到2007年,标普指数都翻了一番,美国一般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呢,则每年只有区区几个百分点。为什么相差这么悬殊?就是因为他们迷信"趋势",听信主流媒体,结果是高价买进、低价卖出。你咋就不想想,如果那些记者、“砖家”那么了解市场、熟悉趋势的话,他们自己为何不低价买进、高价卖出,闷声大发财,或者改行到华尔街,让收入翻个1000倍?
如果说迷信"趋势"是个认识问题,那么提倡"趋势"则往往是别有用心。就如这几年,大型央企、国企盛行集中采购,领导一言九鼎,啥都得集中。于是有些"帮闲"们就到处宣传,说集中采购是趋势。有些公司甚至依此订下目标,说集中采购要达到80%、90%什么的。其实集中采购从来就不是什么趋势。美国高级采购研究中心做过专门研究,全球那么多大企业,看不出是越来越多的公司走集中采购的路,还是分散采购。有些公司在集中采购,是因为经济不景气、行业成熟、成本压力大等;同时另一些公司却在向分散采购过渡,因为行业发展迅速,要快速开发新产品、全球扩张、技术更新换代等。外部条件变了,公司自然就得调整业务方式。这也如你睡在床上,热了就挪到凉处,冷了就挪到热处,哪有什么"趋势"可言?
所谓的"大势所趋"往往是苍白的虚张声势,是“砖家”们耸人听闻的惯用伎俩。天底下再没有比预测趋势更安全的事了:预测对了,“砖家”们自然会大肆宣扬,好处多多;预测错了,谁又那么多事,翻起那些陈年旧货,跟一帮不入流的“砖家”们过不去呢?这无形中降低了“砖家”们的“犯罪成本”,口无遮拦地整出一堆一堆的“趋势”来,害了一帮迷信“趋势”的良民。
不过话说回来,听电台上讲,美国还真有好事者统计过,说经济学家的预测只有47%是对的(或者46%什么的,忘了具体数据,但肯定不过50%)。别忘了,投硬币也有50%的准确度。经济学家靠预测为生,尚有良知,比如集体写信给英国女王,为没能预见2008年的金融危机道歉;供应链管理本质上是靠力气吃饭,需要把一件件的事做好,张口趋势闭口趋势,瞎子算命两头堵,其实还不如做点实事,解决一些老问题。而作为大众,我们不要随波逐流,不要为"趋势"所驱动,也不要为各种"趋势"摇旗呐喊,成为"趋势"的帮凶。这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的意识,还要有独立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