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转变方式的误区
在全球经济接近崩溃的背景下,靠扩大出口和资源占用,支持经济增长的模式早已过时了,而把国内需求的增长,作为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已迫在眉睫,这关系着未来中国能否成功实现可持续增长。面对机遇和挑战,进行及时的发展方式转变,中国准备好了吗?
在当前,全球化模式已接近崩溃,中国的尽可能的扩大出口和扩大资源占用,已经没有空间了,中国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已经迫在眉睫了。不管是政府还是经济界,都在谈论转变发展方式。
然而,到底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底是指要转变什么呢?
转变方式的误区
在国家提出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构想后不久,国内就有一批“媒体经济学家”提出了很多与主旨无关的观点:长期依靠投资数量而不是质量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发展方式转变就是提高经济增长的投资效益和技术含量。
于是“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和“腾笼换鸟”等,成为了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含义。另外认为需要转变产业结构、城乡结构的说法也很主流。这些确实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都与“可持续”无关,不属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
依靠投资实现增长、产业结构和产业技术结构失衡、城市化水平低等问题,是几十年一直存在的。它们并没有阻碍住几十年的增长。于是,还出现了这样看似正确的逻辑:通过自主创新,大面积提高产业的技术层次,就可以在全球高技术市场中不断增强竞争力,继续扩大 中国出口占全球的份额,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现在的问题在于,一个国家出口的多少,并不是产品竞争力决定的。中国的出口受限,是因为其他国家不允许你的出口份额过大。中国的出口结构并没想象得那么低。从1990年到2007年,机电产品占总出口从20.3%,持续上升到47.4%。制成品出口量占总出口的比重则达到92.4%,在工业化国家中排第一。中国出口量产业的基本格局是:中国出口产品的核心技术基本不是中国的,大部分出口都是由外资企业完成的。因此产业技术结构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没任何作用。
中国城市化率低,三产比重低的问题,不是导致经济不可持续的根本因素。经济的失衡是指中国与其他国家间结构的平均值偏差过大。对这些问题,即使政府不实施调控,市场也会进行调整。因此,产业、技术、城乡结构的调整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两回事儿!
转变方式的核心
2008年11月,在全球经济危机刚开始,胡 锦涛就提出了要“转换经济发展模式”,着力扩大内需并明确指出“特别是消费需求”。
其实,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容就是“从扩大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向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带动经济增长进行转变”。道理很简单:以国际市场的需求增长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两头在外,发展的进、退、快、慢由人不由己。若两头在内,以国内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经济发展的进、退、快、慢则由己决定。只要使内需保持一定增长速度,就能保持宏观经济以合适的速度增长。这时,中国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技术结构、城乡收入差距、贫富差距等结构性问题的解决就有了方向:所有调整都围绕扩大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来进行。
对一个国家来说,其经济增长动力来自三给个方面: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在统计方面,则表现为支出法GDP的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
2007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前,若按支出法GDP的方式计算,中国净出口年均增长38.6%,占GDP的份额从2.4%增加到了8.8%。同期资本形成的年均增长18.0%,占GDP的份额从35.3%上升到了41.8%。而最终消费年均增长只有11.6%,低于15.2%的支出法GDP年均增长率。减少的份额就是投资和净出口增加的份额,其中居民消费年均增长仅11.2%,份额减少10.4%。数据显示,在这期间,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净出口的高速增长来拉动。
在西方经济危机发生后,全球贸易急剧萎缩,中国净出口额从2007年的2.34万亿元降低到2011年的1.22万亿元,占支出法GDP份额从8.8%下降到2.6%,重新回到了11年前的水平。严格来讲不算什么。1.22万亿元拆分成4年,每年只有0.31万亿元,占2011年最终消费的1.3%。换句话说,国内消费需求比这4年实际多1.3个百分点,就能弥补净出口萎缩的亏空,多2.5个百分点等于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没有影响!
这就是为什么要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才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转变方式宜早不宜迟
2011年以来,中国一直面临增长速度放缓的压力,尤其是2012年下半年开始,经济增长一直徘徊在7%到8%,并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这让世界感到忧虑,因为一旦中国经济减速,对全球经济就更不看好了。
问题出在哪儿呢?当时,中国并没有把发展方式的转变放在国内消费需求上,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上,而是把发展方式的转变,当作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结构的调整,以及加快城市化上。而后者都是强调要加大投资。在2009年~2010年,仅商品房增加了3万亿元。同期的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速,远低于资本形成增速。
其实居民消费不能持续增长,才是应该忧虑的。这4年居民消费年均增长14.4%,占GDP份额下降了0.7个百分点。如果不是公款消费的支持,最终居民消费所占份额还会继续下降。在居民消费中,农民消费年均增长只有11.5%,增速低于市民消费增速15.3%,市民消费增速低于政府消费增速15.4%,政府消费增速低于资本形成增速19.3%。因此目前中国依然延续着20多年来的发展方式。之所以能维持一定增速,都是因房地产还在扩张,城市化还在加速。
但是问题似乎房地产不具有可持续性。人均住房与人均GDP有高度关联关系。参照其他国家,中国目前人均GDP通常的人均住房大约在21平方米~22平方米。中国城市早达到人均35平米,农村人均住房则更高。这些数字已远超日本、中国香港,与欧洲发达国家相当,仅低于美国等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中国住房早已超过合理需求的“天花板”,只是因为住房成为“投资品”在这里瞎折腾罢了。
中国若不尽快进行真正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将永远难以解决!
本文经《企业观察家》许可转载。
- 登山与管理看似不相关 却在不断重合
- 这是慕士塔格峰,被称为“冰山之父”。它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峰上住着一位冰山公主。但是这些美好的比喻和传说并不能给
- 01-18 关注:167
- 汪中求:从时间管理到精细化管理
- 汪中求老师一直是“空中飞人”,刚从德国回来就在广西上了两天课,5月13日傍晚才回到珠海的家中,14日早上8点半就出门,驱车
- 01-18 关注:207
- 郭郑慧分享新生代员工管理要点
- 在环球资源旗下领先管理媒体《世界经理人》举办的“智·胜未来出口系列论坛”上,福州祥星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郑
- 01-18 关注:200
- 中式管理的情义样本:以和为贵
- 从保定徐水县境内107国道西侧,沿着大午集团自己修建的一条水泥路走4公里,就到了大午城。这里曾经是一块没人要的荒地,如今依然偏远得
- 01-18 关注:168
- 供应商管理的亮点:可提升到战略高度
- 第三项原则包括了今年十大管理实践的第6、8项:
·6.社会责任管理
·8.管理供应商
企业领导者都认识到,要
- 01-18 关注:877
- 零售和分销业在互联网时代遭遇变革
- 从集贸市场的货摊到超级市场连锁店,零售业经历了一系列变革,这些变革导致了今天的规模经济,它们得到前所未有的分销能力的支持。
- 01-18 关注: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