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 大学生活 校园文学 hthcom华体会
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经历 社会实践报告 hth358华体会 社会实践心得
全国排名 校友会版 hthcom华体会赌博 分类排名 本科排名 一本排名 hth359华体会 hth365华体会
求职简历 职场法则 面试技巧 职场故事 求职招聘
英语学习 计算机学习 电气工程 机械工程 经济管理 建筑设计 财务会计
申请书 证明书 检讨书 自荐信 演讲稿 心得体会 调查报告 读后感 求职信 推荐信 其它范文

企业改革机遇挑战并存 抵触变革诱惑利大于弊

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变化,而你的企业又在采取什么举措与时俱进呢?翻开任何商业出版物,你几乎都能看到以上这几句话,或类似的言词。这些话已如此耳熟能详,以至于我们都不怎么注意到它们的存在了。但这些话有何意义呢?答案是:意义很肤浅。而这也正是问题所在。
  许多人相信我们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这种想法其实在很多时期都存在。过去似乎总比现在更稳定,因为我们对过去更熟悉。
  但是,在过去任何时候,你都可能找到一些时期,在其间整个世界都似乎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之中:罗马帝国的崩溃、美洲的殖民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以及欧洲的工业革命,还有两次世界大战。在过去400年间,人们从站在宗教的视角看世界转变到了站在世俗的视角看世界,这一点已经在全世界产生了并且还将继续产生重大影响。与之相比,近年的全球化趋势及技术进步似乎也相形见绌了。
  所以,我们根本没理由认为当今的变革比过去宏大,或者我们是首批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的人。谁会说微芯片带来的变革一定就比印刷机带来的变革更迅捷、更深远呢?
  全球化趋势被认为是前所未有的各项变革之中“皇冠上的宝石”,但即使是全球化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明显。一些经济学家以不同的方式证明了,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程度其实还比不上19世纪末欧洲各帝国鼎盛时期的全球化程度。
  培养维持稳定的技能
  为什么说这些情况很重要呢?这当然不是为了提出某种学术观点。你可能觉得,探讨早已成往事的社会及历史变迁其实与务实的商界人士毫不相干。 但是,众多商界领袖及决策者都恰恰把以下这种观点当作常识来接受,即过去的一切已经被新时代所取代。
  之所以如此不假思索地接受这一观点,是因为各企业都害怕被落在后面。能够从这种恐惧心理中受益的人不断兜售着这种恐惧,这一点自然并非巧合。如果你试图出售变革管理的方案,有一种方法就是让你的潜在客户觉得走入了困境,这样他们就别无选择,只有买你的产品。当我们不假思索地接受“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一陈词滥调的时候,我们其实已经在走向困窘的境地了。
  这一点说明,今天大多数经理人及领导者都不太重视他们的一项核心技能,即维持稳定的技能。管理企业的艺术在于持久,要兼顾连续性与变革。但如果我们对变革产生一种歇斯底里的情绪,就不能维护好企业的稳定。我们很容易犯一个经典的逻辑错误,即变革是必要的,而这就是一个变革,因此这个变革就是必要的。
  认为任何变革都是好事的想法害人不浅。这种想法会不断地破坏理性的管理原则。 理性管理原则的一个例子就是成本效应分析。因企业变革而预期将带来的效益可能很诱人,但是我们是否考虑过成本呢?事实上,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在以往努力的成效还未充分显现时,新的一轮变革就已开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计算出成本吗?而在计算变革成本的模型中,我们还必须加上一个在当今企业中最令人不安,但也最难以量化的现象,即“变革疲劳”。又有变动了?又要重组了?这种现象会很快地使员工士气消沉,并且带来人员流动、信心丧失,以及责任感的匮乏。
  但是,每个经理人学到的都是,人们“以极不理性的方式抵抵变革”,而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这其实是无稽之谈。假设有天早上,你来到办公室,宣布给所有员工都加薪10%。会有人抵触这一改变吗?当然不会。人们只有在变革威胁到他们利益时才会抵制变革,而不会因为是变革就对其进行抵制。我们要问的问题不是我们应如何克服变革疲劳,而是我们如何解决造成变革疲劳的根本原因。
  也许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不要进行变革。
  了解变革的真正影响
  你可能会说,尽管变革可能威胁到个人利益,但是为了企业利益,还是有必要经常进行变革的。也许是这样。但是,根据详细记录下来的变革管理项目的失败率,有很多变革对企业并无好处。员工抵制变革往往是因为他们比管理层更了解企业。不要以为员工抵制变革就一定是为了保护他们自己的利益,也许他们比你更了解客户需要什么。
  这一点其实应该显而易见,因为“隐性知识”正是近期管理思维中的一个时髦用语。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其实员工知道有关企业的所有有用的知识,只是这些知识只存在于他们的头脑中。关键是要通过获取这些知识,对其进行整理,并以对企业有利的方式进行共享,使它们为企业所用。 “组织学习”一直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但是为什么一提到变革,我们就把这一点抛到九霄云外了呢?如果我们形成这样一种心态,认为对变革的抵触是一个需要
  克服的问题,我们就可能忽视一些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员工所知道的变革会真正带来的影响,而对这些影响的认识都是基于实践得出的。每个精明的企业领导者都知道,高管层制定的计划再好,都可能并不完全符合基层的实际情况。
  持续不断的变革不仅会造成疲劳,同时也会带来其他已有记载的组织问题。变革常常会造成信心的瓦解,因为几乎每次变革都会破坏企业与员工的“心理契约”,即个人与企业间心照不宣但不成文的关系。当变革带来工作环境的恶化、工作强度的加剧,尤其是造成冗余的时候,情况就更是如此。因为有冗余,自然要裁员,这会造成一种“幸存者综合症”,即那些看到自己同事被解雇的员工会变得提心吊胆,并对雇主心存愤恨。
  这提醒了我们,仅站在经济角度来看待企业的人力资本是有缺陷的。人们不仅对工作环境有心理依恋,更重要的是,对同事也有这样的依恋。企业不能在剥离一部分人力资本后,还指望剩下的人能跟以前一样地工作。恰恰相反,裁员会带来仇视心理,并有损员工与企业间的默契。举一个在研究报告中已有详细记录的例子,裁员会带来“无效出勤”,即员工虽人在工作岗位,但是心不在焉。
抵触变革歇斯底里症
  最为人熟知的“变革歇斯底里症”的例子之一,就是在世纪交接时出现的互联网业的崛起与衰落。在那段时期,人们认为自己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传统的市场营销及分销方式正在转变。确实,互联网改变了,也仍在改变着许多事情。在某些行业,例如旅游业,互联网影响甚巨。但在另一些行业,例如医疗行业,其影响远远小于预期。
  我们并没有像一些专家预言的那样进入“无重量经济”,而是仍然处于“石油时代”,而石油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影响与铁、青铜、木材及煤炭对人类过去时代的影响同样明显。全球经济的尖端领域有所改变,但没有出现翻天覆地的转型。
  过去认为,在经济领域出现了围绕着互联网而进行的整体变革。这种认识在今天看来是一个错误的预测。这一错误预测带来的害处,不仅在于造成互联网企业数量急增,更严重的是,使得原有的“旧经济”型企业为顺应信息时代所谓的“新常识”而重新规划了未来的发展道路(见副栏《代价沉重的错误预测》)。 但迷恋变革不完全是不理性的。企业如果不与时俱进就会受到惩罚。若要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必须知道是什么原因促使我们紧跟时代潮流。
  一家知名通讯企业的CEO在自己的办公室显示公司的股价,所以随时都能对之了如指掌。我们认为,领导人进行变革是需要勇气的,但要抵触股价所带来的日复一日的心理冲击也需要勇气。而这正是最优秀的企业领导者应该做的。即使在互联网泡沫破碎的时候,仍有一些企业,例如lastminute.com,因不计较对股票的短线评估,从而度过难关。市场目光短浅,但是企业领导者必须有勇气站在长远的角度看问题。
  有时候,经济因素会使人们很难抵触“变革歇斯底里症”,心态也会有此作用。我们现在把变革珍视为成功的领导艺术及管理方式的标志。想象一下,若有一个新晋领导者(不管他是CEO还是某个团队的领导者)说,“我们还是走老路吧”,这会激起怎样的反响呢?
  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现在已经用变革来定义企业是否成功。
  但是,一项针对欧洲经理人的重要调查显示,进行变革主要是为了避免焦虑。人们之所以想要变革,往往就是因为想要别人看到自己有所作为。然而问题在于,虽然各行业及全球各地区有很大的差别,但是中层管理人士平均在职年限为两年,大公司的CEO为五年。所以,虽然企业有内在的变革倾向,却没有人为未来承担义务。
  另外一个驱动变革的重要因素是对标。企业往往把自己跟业内的其他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进行比较,然后效仿其。初看这似乎合情合理。但仔细分析后,会发现这是懦弱的表现。
  通过对标,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免遭非议。他们可以说:“我没做错事啊。我只是效仿了业内的龙头企业。”难怪有时一家公司犯的错误会在整个业界成倍扩散。
  更令人担忧的是,企业效仿的是结果(即龙头企业在做什么),而不是过程(即什么原因促使它们采取这样的行动)。
  这是个最基本的问题,因为效仿结果意味着总是在将你自己与昨天的解决方案相比较。但是效仿过程则意味着在学习带来创新的文化。然而,这些文化都往往是自发产生的,不可能轻易被效仿。
  不要不顾后果地变革
  在商界,我们经常谈到突破常规思维的重要性。但矛盾的是,我们在庆贺自己突破了常规思维的时候,往往都是我们和别人的想法不谋而合的时候,因为我们都是这个时代常规的奴隶。
  回顾一下过去,我们就会看到,其实过去很多想法在现在看来都是明显错误的。当时根本没有人会想到,现代化的工业及通讯技术会被一些国家的专制政府利用,使世界陷入冲突与暴政,而我们现在仍生活在这些现象的余波中。
  从中我们足以领悟到,那些看起来最显而易见、最毫无疑问的事情恰恰是最短暂易变的事情。
  那么当今看起来最令人确信无疑的是什么呢?毫无疑问,这些事情不胜枚举。但是在商界最普遍的看法是,当前我们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且变革仍在加剧。这一点如此显而易见,以至于都不值一提,但这也恰恰意味着明智的商界领袖会知道这很可能不是事实。
  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认为变革并不存在。变革一直存在,也一直会存在。只是大家应采取更深思熟虑的做法。不要不顾后果或具体情况就进行变革。很奇怪,21世纪的企业居然采纳了这么多20世纪的政界作风。他们钟爱革命、大战略,以及彻底的转型,而对小规模、渐近的改革却很不耐烦。
  哲学家波普尔(Karl Popper)既反对乌托邦式社会形式下的专制主义,也反对该形式下的社会民主制。他赞赏以理性分析为基础的平稳、渐进式的进步。大多数商界领袖都会接受波普尔对政治变革的观点,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却在治理自身的企业时彻底忽略了这一观点。
  原文经许可,摘自Haymarket Business Publications Ltd.旗下刊物World Business杂志。World Business登记版权。沈旻译。
  Christopher Grey是剑桥大学Judge商学院组织教授,也是剑桥大学沃弗森学院研究员。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1-18 浏览:
  • 登山与管理看似不相关 却在不断重合
  • 这是慕士塔格峰,被称为“冰山之父”。它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峰上住着一位冰山公主。但是这些美好的比喻和传说并不能给
  • 01-18 关注:167
  • 汪中求:从时间管理到精细化管理
  • 汪中求老师一直是“空中飞人”,刚从德国回来就在广西上了两天课,5月13日傍晚才回到珠海的家中,14日早上8点半就出门,驱车
  • 01-18 关注:207
  • 郭郑慧分享新生代员工管理要点
  • 在环球资源旗下领先管理媒体《世界经理人》举办的“智·胜未来出口系列论坛”上,福州祥星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郑
  • 01-18 关注:200
  • 中式管理的情义样本:以和为贵
  • 从保定徐水县境内107国道西侧,沿着大午集团自己修建的一条水泥路走4公里,就到了大午城。这里曾经是一块没人要的荒地,如今依然偏远得
  • 01-18 关注:168
  • 零售和分销业在互联网时代遭遇变革
  • 从集贸市场的货摊到超级市场连锁店,零售业经历了一系列变革,这些变革导致了今天的规模经济,它们得到前所未有的分销能力的支持。
  • 01-18 关注:17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