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鲁迅读后感
初读鲁迅的文章,是在高中,那时是为了考试而读,就觉得太难背了,文字拗口,读起来别扭,理解起来更难,好像只有一篇《一件小事》引起过我的共鸣,知道鲁迅对劳动人民是尊重的,对知识分子的伪善是鄙视的。
到了大学,好像是语文能力在经过高考洗礼拔高了一些,加上心境从容许多,再读鲁迅的文章,觉得不那么别扭了,开始对鲁迅文章里的犀利,批判性的彻底,以及跃然纸上的傲骨有了感受。
及至最近一两年,重读鲁迅的《呐喊》,鲁迅对民族的劣根性的批判,以及对于生活在封建礼教和愚民统治下或麻木,或无奈,或卑微的小人物(其实也是那个时代底层民众)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同情与无奈,让我产生共鸣。
我理解了鲁迅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实际上是对封建社会“吃人的礼教”的控诉与决裂。
他就是一个反封建的勇士,也是唤起民众自新的旗手。
重读鲁迅读后感
鲁迅对我个人最大的影响在于:
1、批判意识,这成为做人、做事的原则,遇到问题,往往愿意先从否定的角度看问题。
2、尽可能把东西写简练,不写废话。鲁迅文章的雕刻美即从此来。
3、多看西方的书,少看中国的书。直到今天依然如此,虽然因专业的原因,看了一些中国书,但整体上觉得中国书水准要弱一些,毕竟它们是旧时代的产物,无法解决很多当下的问题。
4、多阅读西方哲学。坦率说,看得半懂不懂,但确实也没少看,特别是比较喜欢尼采。
5、力求有用于社会,鲁迅其实是非常入世的,一生的遗憾多因此而来。
当时看鲁迅,比较看重他的国民性批判、逻辑能力、对传统的否定等,以及对新文学的开创。大学毕业后就买《鲁迅全集》,翻到今天,几乎翻烂了,几乎所有注释都看过两遍(当然,新版增加了一些新注释,这个我没看到)。
其次,用鲁迅思想去实践遇到的困境。
带着较强的批判意识去生活,难免要碰很多钉子,会被别人认为不近情理,刚开始觉得那是大家庸俗,自己不以为意,毕竟我并没有认真地算计别人、伤害别人的想法,因为实在太懒惰了。
但大学毕业后才明白,一个人除了为民族、为国家、为历史负责外,其实最大的事情是先为自己负责,别让自己饿死才是第一要旨,而这并不是特别容易的事。我们这一代学生,受到过去思想的裹挟,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后来才知道,其实人间未必很需要我们。
大学时读了很多西方现代派小说,后来发现,与生计毫无关系,不得不离开书斋10年,专心去赚钱。一度因职业选择错误,很痛苦地过了4年。
这时再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开始发现他的作品中有很多是人生的经验,他在《娜拉出走之后》《伤逝》中,都写到了生活对梦想的扼杀。鲁迅是没有解决方案的,所以他后来想改造社会,可我童年所处的时代,不就是他梦想的那个社会吗?那个社会真是好社会吗?
这使我对鲁迅产生了深深的怀疑,逐渐相信梁实秋先生的话,鲁迅作品的魅力来自中年人的油滑,他的理想其实是靠不住的,只是逻辑的建构而已,这种逻辑建构既粗暴又危险。
鲁迅的理性很强大,但理性只是生命的很小一部分,我们还面对广阔的非理性世界。当时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尼采的《权力意志》,读后才发现,尼采其实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鲁迅却没有。
从思想家的犀利上看,鲁迅并不够格,仔细去看,鲁迅的逻辑常常是扭曲而荒唐的,他对概率缺乏足够的敏感,往往把可能性当成必然性,把相关性当成因果性,所以越来越接近决定论者,他的同道们恰恰是如此,打着理想的名义,在败坏着世界。
其三,从文学家的角度去看鲁迅。
结婚后,重新衡量生活道路,觉得还是书斋比较适合我,所以离开了从事7年的商业工作,回归阅读,因为写文章的缘故,经常要翻看《鲁迅全集》,会不断有一些新的体会。
1、鲁迅对自己的思想充满怀疑。
比如“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意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意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意去”,这句话让我重新去看鲁迅。鲁迅其实并不相信对未来的承诺,他在前行中,始终保持着怀疑与苦闷,这就保持了一个思想者的底色。
2、鲁迅并不犀利。
鲁迅大多数思想是引述,真正原创的不多,不论是国民性批判还是对旧文化的批判,他都只是文笔更好,嗓门更大而已,并不是首倡者,也不是说得最深刻者,他表现得很决绝,只是箭在弦上吧,不得不发。
3、鲁迅并不自认为思想家。
毋宁说,鲁迅很厌倦人们给他这样的名头,因为他实际上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思想家,他没有相应的学术训练,只是阅读比较多、比较广而已,他融汇贯通的方式依然是生活经验,并不是逻辑。
从这个意义来说,鲁迅所谓的深刻其实并非本相,而是课堂教育塑造出来的,把鲁迅的作品引经据典,加上四五倍注释,这样就看上去很深刻,特别是将鲁迅同代人的作品完全隐没,这就使鲁迅似乎成了思想家。
这两年一直在翻民国旧报刊,发现当时人在骂战上,鲁迅往往不是对手,在深刻性上,鲁迅也只能算是一流,谈不上顶尖。鲁迅的学术功底一般(否则就不会出剽窃盐谷温式的笑话,毫无疑问,鲁迅著作中大量借用了盐谷温的观点,但他认为这些观点是常识,鲁迅更专注于旧式学术的规范,认为挖掘罕见史料、点上准确一笔就是原创,这和今天学术规范不太符合),但鲁迅对小说比较熟悉,他常常是这方面的话语权威,在此方面和别人论战,很少落于下风。所以章太炎说鲁迅是研究俄国小说的
发布时间:2020-06-22 作者:华体会体育2串1
来源:华体会体育2串1
浏览:
- 读《无味》有感
- 其实不知道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要把这本书叫做无味,不过回过头来想想也是这样的,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起一个非常悲伤得让人心疼的名字,让那
- 09-12 关注:44
- 读《超酷天使大肚子爸》有感600字
- 在我们的印象中,爸爸是忙碌的,是高大的,是伟大的,是严肃的。可在这本书里,却有着一个不同寻常的父亲。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是从妈
- 10-20 关注:89
- 《题西林壁》读后感400字
- 读过苏轼写的《题西林壁》之后,再经过郑老师的认真讲解后,我终于体会到了诗中的道理。
《题西林壁》是作者在庐山西林寺石壁上题的
- 10-20 关注:75
- 读《戴银铃的长臂猿》有感600字
- 云南省马戏团的训练师们来到了曼蚌寨,当他们看到了可口诱人的椰汁时,就让长臂猿南尼去摘,结果让南尼逃掉了。曼蚌寨是南尼的家乡,它
- 10-20 关注:79
- 读《神龟侠猫》有感400字
- 说起这本书的名字,大家一定都会好奇地问道:“有这本书吗,我怎么没听过?”是的,这本书并不出名,但是如果你读一读它的类
- 10-20 关注:73
- 读《蟋蟀的住宅》有感400字
- 今天我读了《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文章让我懂得了不要随遇而安和不辞辛苦的精神。
课文主要讲了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和不辞辛苦的特点
- 10-20 关注:83
- 《精卫填海》读后感300字
- 这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叫女娃的神仙,也是太阳神炎帝的女儿。有一次她坐着小船在海上游玩,在海上遇到了风浪,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
- 10-20 关注: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