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湖南工学院“擂色生香”实践团赴往美丽的益阳市桃江县进行调研学习,旨在进一步了解擂茶文化、学习正宗桃江擂茶制法,为此,实践团深入当地村民吴红云吴婶家中学习传统桃江擂茶文化与制作技艺。
通过村民吴婶的详细讲解,队员们知道了擂茶涵盖了解饥,解渴,解毒,疗疾等诸多元素。当地人大多喜喝原味擂茶以及抗菌消炎的折耳根擂茶、解口舌火毒的葛根擂茶、解寒来暑往的蒲公英擂茶、清热解毒的绿豆擂茶,擂茶中还会加入一些配料如炒嫩玉米、炒米等,这样的搭配不仅增加了口感,也使得擂茶餐食更加营养均衡。招待客人时,还会有与之配伍的擂茶餐食,由四炸、四浸、四腌和四果点组成十六碟,但以往因季节限制,大多为九碟。四炸如炸苋菜或红薯叶糯米粉团,米锅盔,南瓜巧可片,薯片等;根据时疏制作而成的四个醋浸泡菜或凉拌菜,如泡黄瓜,泡萝卜,泡小笋,泡莴笋、泡辣椒等;经典四腌为辣椒茭头,辣椒刀豆,辣椒洋姜,辣椒萝卜;四果点如南瓜子、干姜、紫苏木瓜片及一样当季水果。要求不含荤菜,不含面点,避免食物相互排斥,减擂茶风味。实践团不禁感叹,擂茶文化,需要深入乡下,才知道有多深。
随后,实践团师生跟随吴婶,从挑选原材料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擂茶制作方法。擂茶的基础材料有花生、芝麻、茶叶等。正值清明时节,茶叶新嫩丰盈,吴婶带领实践团前往桃江武潭镇莲花坪省级重点示范茶园体验了一把采摘茶叶的乐趣。吴婶手把手教队员如何正确的采摘茶叶,她强调必须要在保护茶树的前提下采摘高品质的茶叶,必须遵循“以养为主,以采为辅”的理念。之后吴婶又手把手教会队员们采摘当季生长的野生鱼腥草和冬苋菜,炒制芝麻花生等食材,炸四炸等。
当擂茶材料和配伍餐食准备完毕,真正学习擂制擂茶时,队员们才发现擂茶的制作过程相当讲究,需要陶制擂钵、擂钵架、擂茶棒等工具。首先放入采摘清洗干净的茶叶,待茶叶擂烂后,再加入炒香的芝麻、花生、绿豆、生姜、白糖等食材,中间要少量多次的添加温开水。吴婶操作擂茶时同时向队员传授擂制技巧,因为擂棍长达1.67米,臂力和耐力在这道工序中都很重要,所以要善用杆杠原理,用巧力,且动作要既有力又均匀,这样才能把芝麻和花生等材料磨得细腻,保持擂茶口感。将这些原料擂成糊状后,用凉开水调匀,然后用竹捞瓢一碗碗盛出饮用。在她的指导下,队员们依次尝试亲手制作擂茶,过程充满趣味,满堂飘香,欢声笑语。
当擂制好的擂茶和餐食摆上桌时,香气四溢。品尝一口,既有茶叶的清香,又有芝麻花生的醇厚,炒米的加入更是让口感层次丰富,每一口都能感受到桃江擂茶的独特魅力。队员们不禁感叹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传统技艺的传承不应仅停留在书本上,而应该通过实践来活化和发展。
吴婶及家人的好客热情让队员们体会到了《桃花江是美人窝》歌曲中所唱到的“桃花江是美人窝,美人硬比桃花多。要问美人为何美,爱打擂茶爱唱歌。”桃江人不仅人美,心灵更美。
实践团队员通过这次深度调研和亲身实践学习,不仅掌握了桃江擂茶这一独特地方技艺的制作技巧,更是在亲身体验中极大地增强了对擂茶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队员们决心要将这份独特的擂茶文化传承下去,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擂色生香实践团将继续深入探索,创新擂茶,让这一传统技艺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