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倾城之恋》中的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又被称作为女权主义、妇女解放、女权运动。实质上是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女性主义认为当今社会建立于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体系之中,其目的是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着重于权力关系。纵观女性主义,多因为两性之间的不公正对待所引起。仅仅因为性别的不同,便生来遭受不公正的待遇。男性也受到压迫,但男性的压迫多由于阶层。因此,女权主义也是向男权本身进行挑战。女性主义从古至今便存在,如何看待,如何处理,是人类的必须面对的。
一、女性主义视角下对《倾城之恋》的解读
《倾城之恋》是民国女作家张爱玲的代表作品之一。此篇作品讲述了从封建家庭逃离出来的白流苏和风流浪漫才子范柳原之间发生的故事。白流苏虽然出生于传统的封建家族中,却凭借着智慧赢得了范柳原的爱,追求到了自己的幸福。当时的白流苏是一个离婚的女性,在当时的社会中顶着巨大的压力,亲朋好友的冷嘲热讽都是守旧白家的常态。而偏偏女主人公又学会了跳舞,与白家诗书世家所相悖。可是女主人公依旧选择做自己,毅然离家而去。
文章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苏不受男人支配,具有强悍的自救精神,用自己的智慧主宰者自己的命运。面对爱情远去,她能够泰然自若地活成自己。如此看来,这不是新时代女性的杰出典范吗?实则并非如此。白流苏表面看起来受过西方文化的熏陶,有着强烈追求自由的愿望,但是更多的时候,他对范柳原有种依附关系,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慕之情。沿袭至今的父系社会呈现着对女性的极大不尊重。白流苏的前夫去世后,家中兄嫂劝她回去守孝,全然不顾白流苏的脸面,在娘家受了许多委屈。但是白流苏依旧无条件地接受家里一切的苛刻规矩。在这些挤兑和欺负下,白流苏却并没有出现新时代女性的那种抗争精神,而是迫使她的性格变得柔弱,低身下气。逆来顺受正是封建思想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最终,白流苏还是追随着范柳原,与他一同置身于危难中,这就是对自身命运的反抗。
在虚无脆弱的人物外壳下,更多地折射出一种依附关系。一开始白流苏对范柳原仅仅只是想找个依靠的人。他们之间的微弱好感并没有让白流苏产生结婚的想法,而范柳原对白流苏名分的不在意,给人一种只想交往一种情妇的感觉。因此在成为“范太太”的头衔之前,白流苏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她难以平静。究其原因,在她的思想观念中,女人应当是有名分的,没有名分的恋爱很难给她安全感。这和西方敢爱敢恨的价值理念是不一样的。白流苏以前依附于前夫,而范柳原出现后,她便想着依附于范柳原。在此之前,少女时代依附于自己的原生家庭,和封建社会如出一辙。于是她利用一些手段和谋划,拼命想成为范柳原名正言顺的妻子。但是20世纪的女性独立意识已经悄悄觉醒,白流苏不愿意在白家停留,想追逐自由的人生。
在文章的结尾处,即使范柳原和白流苏在明面上已经在一起了,白流苏对范柳原的占有欲也仅仅是留他身边。她深知,范柳原经过西方文化的熏陶,和她的思想程度不在同一个阶层上。女主人公白流苏把婚姻看作一张长期饭票,可以获得"经济上的安全",帮助她在家人面前扬眉吐气;而范柳原渴望爱情,而非两个人凑合着过日子的婚姻,他向往自由,不愿被束缚。受西方思想影响,范柳原崇尚自由平等,也平添了几分浪荡。他来中国仅仅是为了寻根,想让他心甘情愿为了家庭收心,实际上不太现实。在战火纷飞的民国,他又为何要寻根?寻根影迹中也残存着封建思想。范柳原的母亲并不是光彩的存在,他本身也是封建社会中男性四处风流的结果。在受尽风言风语后,衍生出的是对女人的爱怜还是鄙夷呢?他留住了白流苏,他的情话讲给多少人听过呢?女人从来不应该是男人的附属品,一昧地取悦男性只会让自己进退维艰,痛苦不堪。更多的时候,女性应该为自己而活。
二、女性主义视角下对中国社会的解读
(一)女性地位
如今的中国社会,封建思想遗留依旧存在。家庭中盼望男孩却未如意,便取名“亚男”、“招娣”,这不是对孩子的美好祝愿,此类名字仿佛昭示着这些孩子的降临不是一个家庭的幸福,而是一种不如愿。千百年来的中西方文明都有共通之处。古希腊对妇女也有不同于男性的区别对待,同一时期的中国针对女性的做法更是令人咋舌。即使后来人们不再缠足,废除了束缚女性身体的要求,但是对于女性的精神束缚一直延续至今。女性生来就应该文静,适龄结婚,相夫教子。这类狭隘的看法何时消失?在高举女权主义的今天,我想,更应该推动女性内心深处的真正解放。
(二)残存的封建思想
除了女性地位,存留于当时的封建伦理纲常也清晰可见。正处于20世纪前期,人们的思想仅仅解放了一些。反而被席卷而来的资本主义式冷漠冲破了自我。人们变得愈发自私,金钱成为人们安心的唯一寄托。虽然文章提到金钱正一步一步破坏人们之间纯粹的亲情,撕裂了旧社会家庭的和谐与美好,但是我们将视野拉大,依旧可以注意到,在破败萧条的白府里面,三爷依旧占据着绝对的主导权,自家主母由于年事已高便不再参与家中事务,因此三奶奶成为了家中的当家主母,对身为六小姐的白流苏是颐指气使。白流苏默默忍受,不敢顶对。在物欲横流,思想风气开化的民国时期,这种依旧严格的等级伦理,也是体现封建思想的又一写照。女子离开了婆家,从此没有了娘家,只有数不尽的白眼和冷嘲热讽。在他们心中,白流苏早就已经不是这个家族的成员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这方面,亲生母亲也无可奈何。再后来,招罗七小姐的婚事也全然不顾白流苏的感受。现实与传统的交织复杂,凉薄的人心和难以挣脱的封建枷锁,给白流苏的结局也暗暗埋下了伏笔,更能彰显悲凉宏大的时代画卷。
我们对于封建思想大多数时候应该秉持着一种抵触的想法。但是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在张爱玲所处的那个时代,正是新旧思想交织碰撞的年代,她因为母亲的原因得以读书,他的弟弟相比而言较为逊色。当时环境下的作品,多多少少会有封建思想的体现,但正因如此,作品才会显得格外真实。在此环境下,张爱玲完成了这部悲剧性作品,或许正是封建道德和当时的环境塑造了范柳原和白流苏等其他人物形象。我想,这也恰恰成就了张爱玲。
三、女性主义发展
女性主义发展共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强调男女平等,如工作权力、经济权力和法律权利;第二个阶段是强调男女的差异;第三个阶段是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阶段。而中国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也是十分曲折的,三从四德诸如此类的封建道德束缚了女性。就现代来看,五四启蒙运动的“个性解放”“民主自由”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女性的枷锁,张爱玲,丁玲等作家对女性心灵的描写直击灵魂。而80年代中后期由于市场经济的施行,女性文学作品又一次大量涌现。加之西方理论的引导,女性文学的涵义便有了新的注解。
我理解的女性主义是相对平等。由于生理差异,男性和女性之间完全平等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做擅长的事情。女性的生育权应由自己掌握,而生育之后的工作、生活代价应由男性共同承担。而在人权上,坚决不能退让,贬低女性,物化女性,应做到坚决抵制。在高举女权主义的时代,反女权的声音也依旧存在,如何和这种声音共存都不得而知。
四、结语
女性的地位是衡量民族文明程度最好的标尺。女性与社会如何相处,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究竟是什么,还等待更多人来发掘。我们还需做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