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后备箱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探讨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换座位。
学校每个班级一般一两周都要换一次座位,这已经是一种惯例了,目的就是让每一名同学都能平等地享有“好位置”和“坏位置”,这是一种公平。但在这种公平之下,每次都有同学感觉自己似乎比较“委屈”,让老师再给他换个“好位置”,这不禁让我想起几天前小高找我换座位的事。
一个阳光灿烂的周二中午,一点左右,我班小高同学来找我反映换座位的事,原因是黑板在某个时段总有一小块反光,影响他学习。上周他在教室中间位置时,看黑板特别清晰,因此他建议要么别换位置了,恢复上周位置,要么再给他往别处调一下。对于小高同学这样的事情,我遇到多次了,但是我无一例外地都没有答应他们的要求,而是告诉他们在黑板反光时,可以大幅度调整位置,等不反光了再回归正位。这并非我绝情或“坚持原则”,因为班级换座位看似简单,实则对学生的成长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上面所说的共享公平只是其一。
我和很多同学都说到过这个问题。你在某个位置看黑板反光,这正是要你体验的事情。这可不是我“心狠”,黑板反光可以左右搬动桌椅调整,学习效果有机会弥补,但这个体验不可或缺。我们在不同位置看黑板的感受不同,应该想到我们和不同位置的其他同学看到黑板的视觉感受也不同,但黑板没变,只是角度不同,它所呈现的样态也不同。这让我想起《苏菲的世界》中艾伯特对苏菲说:“你对颜色的体验与别人不同,但颜色的本身并没有美丑可言。” 这些无不深刻地启示我们:认识世界看问题,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全面客观地看待世界。因为我们是多么容易习惯从自我视角出发,甚至执迷于从自我某一个角度看问题,导致我们犯主观主义错误或断章取义的片面错误,若以此以偏概全、以己度人,势必会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犯错误。比如对于《红楼梦》,人们从自我角度看,就应了鲁迅先生那句话:“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庄子》中讲了一个鸱得腐鼠的有趣故事。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有一种叫鹓雏(传说与凤凰同类的鸟)的鸟飞往北海,它只吃竹米饮甘泉。正在这时,一只猫头鹰觅到一只腐烂的老鼠,鹓雏刚巧从空中飞过,猫头鹰抬头看着鹓雏,发出一声怒气:“吓!”以为鹓雏要来和自己抢这只死老鼠。猫头鹰显然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成语“盲人摸象”“偏信则暗”都涉及这个问题。过于从自我主观视角出发,缺少一种感同身受的共情体验或能力,甚至有时站在道德制高点,挥舞着道德大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仅会失去理性的客观,还会变成“傲慢与偏见”,贻笑大方。
其次,我们喜欢从自己熟悉的领域看待或评价另一陌生领域的问题,甚至还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深刻”,于是一些“假行家”就出现了。曾经有人说《背影》中父亲给作者买橘子,没有遵守交通规则,这对孩子有负面作用。有人认为《愚公移山》中愚公破坏自然环境,而且限制子孙自由,强制子孙劳动。愚公不仅愚笨而且蛮横,不值得学生学习……这些“标新立异”的观点让我们大跌眼镜。
这些人把“文学的真实”等同于生活的真实,不懂得文学形象、手法,以及文学表现与生活的关系,这实则是滑稽可笑的。同学们,如果我们把评价的生活小事扩而充之到历史文化,会带给我们更加振聋发聩的“震撼”。我们太容易从本民族文化视角看待其他民族,从当代社会文明视角评价古人……这不都是某种程度上的一种自我视角的偏狭吗?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智能算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还需要特别注意防止“信息茧房”的束缚。我们如果过于“自我”“单一”地选择信息,那么很可能会在网络信息洪流中产生“沉浸式”的自我“满足”迷失,被“信息茧房”逐渐束缚起来。况且这一过程又来回往复,形成恶性循环,以致到“我心之固,固不可彻”的可怕地步。
同学们,我们太需要打破自我之一隅进行换位思考了,可是这又是多么困难啊!《杀死一只知更鸟》里有句话说得好:“你永远不可能真的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可问题在于,我们真的容易做到站在他人角度考虑事情吗?“难、难、难!”就像《边城》中爷爷和翠翠,在爷孙两人“幸福”的生活中,在爷爷的微笑里,在翠翠的“嗔怪”中,他们真的彼此了解和“知心”吗?未必。淳朴与善良并不会遮蔽人性中的“自我”属性,这里似乎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人在根本上是无法沟通的”,恰如鲁迅先生所言“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生活中当我们强调“你怎么不理解我”“跟你讲不明白”时,往往意味着对方也在从自我角度试图理解你,但未能真正理解你。是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诚如有上面的人性因素,它属于主观层面的认识偏差范畴。主观层面的认识偏差还与性格、情趣、习惯、立场或利益有关。当然,还有客观层面认识偏差,主要表现为因知识、学识、能力、修养不足而导致的无法换位思考,和因文化背景、职业身份而导致的客观性遮蔽的难以换位思考。乔斯坦·贾德说过一个事:“谈到因果问题时,可能很多人会以为闪电是造成打雷的原因,因为每次闪电之后就会打雷……可是打雷真的是闪电造成的吗?”他这个故事恰恰告诉我们,人的判断会受知识的影响。如果我们没有关于雷电发生的知识,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没有知识或缺少知识,是造成客观层面认识偏差的重要原因。所以,大家知道为什么学校设置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政治、历史等诸多学科了吧,这些学科都是认识和解释世界的不同视角。
同学们,为了获得更客观全面准确的信息,我们要善于学会换位思考。在意识上做到《论语》中说的“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主张为人为学要杜绝四种私见:不主观臆断,不一意孤行,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在行动上要多读书学习、积极实践,让自己丰富和深刻起来。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书简》中谈到《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即“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这三种判断出自木商、植物学家和画家。因为对事物的判断受知识、身份、目的的影响,所以当我们面对这些判断的时候,要想到产生这些判断的目的、原因以及所持观点者的身份等。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样,我们不仅不会对别人生成偏狭的观点,重要的是我们会分析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给自己一份明澈的光亮。学会换位思考,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你将看到一个新的世界。在“危机”中看到的不唯“危险”,更有“转机”;在“半瓶水”中看到的不唯“半空”的悲观,还有“仍存半瓶”的知足;在“东施效颦”中看到的未必是对东施的厌恶,更有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人性呵护……
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同学们,我请你在教室的不同位置坐一坐!
- 再见,大老刘
- 人生最美是初见。刚跨入初中,我们对新学校的一切都充满着期待。我呢,对素未谋面的语文老师,更是浮想联翩。
- 11-14 关注:0
- 青春后备箱
-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探讨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换座位。
- 11-14 关注:0
- 那个把馒头画神的孩子
- 一天,我给五(2)班上美术课。这节美术课是实物写生课,课本上要求的写生对象是大家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大馒头。
- 11-14 关注:0
- 夏天的记忆是狐狸的颜色
- 傍晚六点三刻,暑气渐渐消散。叫了一天的蝉没了力气,默契一般地同时停下来休息。
- 11-14 关注:1
- 安静的辉煌
- 从冰岛回来的第七天,闭上眼睛仍然会随时浮现出那间海边小屋在夜色中的顾盼,那片黑色海滩在狂风中骇人的嘶吼,以及那条建在火星表面的
- 11-14 关注:1
- 一颗钉子的坚守
- 从办公室出门右拐,穿过会议室和校办的走廊,迈上四十八级台阶后,稍右转,过了财务室,就到了我上课的教室了。
- 11-14 关注:1
- 鲜花也看见了你
- 作为一名老师,我最多的朋友就是学生,他们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 11-14 关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