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于心 人月两圆
又是一年月团圆,且喜人间好时节。中秋诗会吟诵古今、赏月祈福乐声阵阵、吉祥兔儿爷普及民俗……在京华大地最美的季节里,广大市民欢度佳节,一片祥和喜乐。
在人们的记忆里,中秋总是充满诗意的。有“皓魄当空宝镜升”的明亮,也有“中庭地白树栖鸦”的澄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的甜美,也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祈愿……千百年来,这轮中秋月的多姿多彩、百般滋味,融汇成中国人独特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承载起华夏儿女对团圆、幸福的期盼与追求。如今,时代飞速变迁,过节方式不断变化,无论举家团圆,还是“云上”欢聚,只要亲情和慰藉延绵,中秋文化就始终生机勃勃。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中,关于“家”的情感诉求,往往与“国”息息相关。杜甫吟“月是故乡明”,忧怀“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李白借“长安一片月”,叩问“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张九龄感“竟夕起相思”,咏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之所以是文人墨客们写不完的诗,大抵是因为虽从“小家”的团圆起笔,但最终指向的都是“大家”的安定祥和。某种程度上讲,理解了这样的文化基因与情感根脉,才能理解为什么无数人在奉献“大家”时义无反顾,在回归“小家”时情谊更浓。家与国同频共振激荡出的沉甸甸情愫,构成的正是中国人面对危难时的行动哲学——和衷共济、守护家园。
心中有家,温情绵长;心中有国,情深义重。从去年到今年的抗疫进程,多少人离开家人奔赴“战场”,多少家庭为疫情阻隔耽误佳节团圆。不过,也正是有了“月缺”“人离”,才换来了今时“天上月圆,人间团圆”的幸福时刻。立足这样的时间节点,金樽对月、抚今追昔,最能让人品味到传统节日的价值意义,最能让人体会到“家国于心 人月两圆”的殷殷深情。不过,尽享节日欢愉的时候,大家心中防疫之弦也不能松。眼下,中秋已至,国庆假期不远,首都北京是双节热门旅游地,人员流动性加大、往来频繁,疫情防控的压力一时又增加了不少。越是持久战,越要有耐心信心,每个人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从节日中汲取精神力量,同心同德、同力同向,用坚韧和行动守卫我们的城市、守护我们的家园。
明月照见过往,也照见当下与未来。就让我们共赏一轮明月,共品一种家国情怀,凝聚无限奋斗伟力。
- 屋后海棠
- 我家南楼后边,种着一排海棠。种它的是我的母亲,种它的时间在盖成南楼后不久,种它的目的主要是防风护院,也出于美化家园的考虑,并供
- 11-19 关注:0
- 家国于心 人月两圆
- 又是一年月团圆,且喜人间好时节。中秋诗会吟诵古今、赏月祈福乐声阵阵、吉祥兔儿爷普及民俗……
- 11-18 关注:3
- 秋露·秋雁·秋实
- 《礼记》云:“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白露过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普照,夜晚气温下降,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季节。
- 11-18 关注:2
- 这里是翠湖
- 然而,在老北京人的记忆中,海淀没有湿地的说法,也没有这个诗意的名字——翠湖。
- 11-18 关注:3
- 一枝流年里的红梅
- 时间就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飘过来,又悄无声息地飞过去。一年又一年,春节就像怒放在这纷飞雪花中的一树红梅,绽放着光阴深处的芬芳和鲜
- 11-18 关注:3
- 南京风景
- 风景是属于自然和乡土的吗?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城市风景线的书写渐入佳境,我们可以寻觅到许许多多优秀作家的作品
- 11-18 关注:2
- 廊桥相见
- 四月,春水丰涨,仿佛一夜之间,浙南山区的溪水都满了上来。
- 11-17 关注:3
- 远在眼前
- 大东海,浅蓝、碧蓝、橙蓝、深蓝、湛蓝……波峰浪谷,一望无际,前赴后继,直冲上十八层云霄。
- 11-17 关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