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5日,为了研究三线建设,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赤色铁兵魂”团队的四名大学生——黄镛霖,周宇宽,徐宏达,蔚茂鑫来到了襄渝铁路的终点站——山城重庆。在7月6日的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周宇宽从“何道”网站得到了中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会副秘书长,江津区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何民权老先生的联系方式并与之取得了联系。何老先生得知了团队此行的目的之后,热情地邀请团队来到“江津2383热火文创园”参观、听课并进行座谈。
受何老先生的邀请后,团队成员喜出望外,连夜乘车从沙坪坝区赶到了四十公里之外的江津区并于7月7日上午8点在何老先生的安排下抵达“江津2383热火文创园”。何老先生也对团队从十堰不远千里来到重庆进行考察调研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肯定。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大学生们在见到何老先生后十分激动,随后在一起进行了一次座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团队向何老先生等人介绍了团队此行的目的:互联网上关于三线建设的资料少之又少而且漏洞百出,为了让更多的人正确地了解这段历史,了解共和国的伟大战略,感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红色精神,来到三线建设遗址有关的单位进行考察调研十分重。并且在一起进一步讨论了关于三线建设的异议。随后四人向何老先生赠送了团队成员自己整理收集编纂的“忆襄渝岁月,传铁兵精神”一书。
随后何民权老先生在“三线精神大讲堂”中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来访的大学生讲解“三线建设”,我们知道了当时中国面临五大威胁,三线建设的策略十分关键,同时三线建设为内地培养了千千万万无私奉献的高素质人才,让很多三线建设者养成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在共和国建设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深远的历史意义。其中也讲述到了他在三线建设中的经历,何老先生仅仅13岁,便随父母支援三线建设,从辽宁省大连造船厂来到重庆市江津县德感乡花朝村国家第六机械工业部的国营企业——永进机械厂(代号468厂),后来在工厂子弟学校上学,即使当时环境异常艰难,何老先生也选择在毕业后下乡上山当知青、返城入厂当工人,随后在永进机械厂奉献半生,何老先生退休后一心投入到三线建设的研究和宣传中,负责江津区三线建设研究会的成立工作,现在继续服务江津区三线建设遗址和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介绍三线建设历史,细致的讲解了江津19家三线建设企业的前世今生,把自己的青春乃至一生都奉献给了三线建设,只为助力当时的国家发展,让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当时真正的历史,为赓续红色精神,传承红色血脉打下深厚的基础。
在何老先生的课中团队成员了解到江津三线建设起步于1965年,在三线建设中,共接纳了以下19家三线建设企事业单位,为江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江津地理优势得天独厚,非常符合三线建设“靠山,分散,隐蔽”的选址特点,江津也因此成为重庆三线建设的主战场,直至今日,中国各大工业成果中,都少不了“江津造”! 参观完“重庆明泉三线记忆陈列馆”,馆内的文字图片和宝贵的历史藏品在何老先生的介绍后,大家都可以知道:三线建设是中国的国防、科技和各种工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剂,是西部发展的催化剂,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的“西部大开发”,正如钱学森先生所言——三线建设让西部地区至少提前发展50年;三线建设是共和国建设史上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在听完先生讲的课之后,团队感受颇深,进一步地了解了三线建设,同时也进一步点燃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大学生们探索三线建设历史的激情,学生们马上对何老先生做了一个采访,提出自己的疑问。在采访的最后,学生们想让何老先生对新时代青年说出寄语,何老先生表示——新时代青年一定要具备四大点:1.有上进心;2.能吃苦;3.会思考;4.敢拼搏。采访结束后,全体成员与何老先生合影留念,留下了这段来访江津的回忆,至此,江津之行圆满结束。
图为“赤色铁兵魂”团队与何爷爷在“三线记忆陈列馆”门前合影留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宇宽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