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乡村振兴的难点。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讲到“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榆阳区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围绕如何才能把党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落地见效,通过积极的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龙头企业+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低收入户”的模式,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暑假还未开始之前,团队成员就针对这一模式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和报道,对榆阳区资产收益帮扶“333”模式的实施情况有了一个大概了解,并提前设计了调研策划书,为接下来的三下乡走访调研进行了充足的准备。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通过调研”村镇领导+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开展具体工作。首先前往当地乡镇,通过对乡镇主要负责该项工作领导的调研,对该模式的起源、实施机制、实施难点、发挥作用等方面有了一个更细致全面的认识;然后前往大纪汗村等10余个村庄,访谈合作社主要负责人和参与该模式的脱贫户,了解村股份合作社衔接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具体细节,也调研该模式给农户带去的具体效益。调研发现:资产收益帮扶“333”模式,即:三个参与、三个明确、三个动态。三个参与分别是政府主导参与、企业运营参与和群众监督参与,三个明确分别是明确参股的主导产业、明确合作的龙头企业、明确合作的方式方法,三个动态分别是扶持对象动态管理、扶持资金动态管理和收益分配动态管理。实施之后,打破了产业小而散的瓶颈,解决了产业发展短小散,无拳头产品,抵御风险能力差的问题;破解了产业帮扶不精准的难题,解决了到户产业成效不明显,年年扶、年年不见产业,重复投资、缺乏可持续性的问题;消除“三类户”发展产业的困惑,解决了老弱病残等帮扶对象无法直接从事产业,易致贫返贫的问题;不仅明显提高了镇村集体经济收入,还让受扶持的低收入户年收入增加800-2400元。
通过多日的实地调研,团队成员对于榆阳区资产收益帮扶“333”模式的实施机制、实施过程、实施经验与成效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并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对调研结果进行了总结提炼分析,凝练出该模式的现实推广路径,从而为干旱、半干旱贫困地区农村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参考。队员们用实际行动展现当代青年扎根实地,潜心钻研的科研精神,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三农问题”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队员在田间调研村民
队员在路边访谈村民
队员在村委会调研村干部
队员在补浪村与村干部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