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水之滨,巍巍修山,品秀面之幽香
资水之滨,巍巍修山,流传的一碗修山面柔软幽香,飘汤如带,远近闻名,家喻户晓。实践小队了解到,“修(羞)山面”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产自桃江境内修山镇,采用古法制作。清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澍(安化人)回京觐见皇帝时,特地献上了在资水沿岸小镇修山购置的百斤玉带面条,道光帝尝后龙颜大悦、赞不绝口,修山面由此成为贡品,并随之享誉天下。后经历任传承人的继承和发扬,制面传统工艺渐趋完善,呈现出鲜明特质,具有面片油亮光洁、久煮不浑汤、不粘口、回锅如初、飘汤如带、口味幽香等特点。
为此,实践小队决定前往修山镇,实践考察修山面的制作过程,亲自挖掘这道地道的桃江美食。
小队从桃江县出发,驶过牛潭河大桥,前往修山镇。我们本来计划去修山面业有限公司,但进镇不久,就被路旁一个面业公司吸引了。于是实践小队决定中途下车,进去一探究竟。
向面厂主人说明来意后,面厂的负责人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并向我们一一介绍各种系列的修山面。实践小队了解到,修山面除了最基本的原味,面厂根据市场需求,推出了各种口味的面条,如修山青蒿面和修山山药面——分别获得了2019年和2017年湖南省农产品金奖。这些面条有着更加丰富的口感,更加全面的营养,在市场上广受欢迎。
一款修山面从种植麦田、收割小麦、磨成面粉、手工做面、晾晒、包装成品,经历了多道程序,其中在手工做面这道工序最为讲究。实践小队了解到,修山面的手工制作,离不开修山特有的山泉水。据《桃江县志》载:“(修山面)始于清代,取羞山泉水和制而成,由于水质纯美,面条柔软而耐煮,色、香、味俱佳。”据制面师傅的经验,同样的面粉和同一位师傅操作,换一处地方做出来就差劲得多。由于修山泉含矿物质丰富,加工成的面条不仅美味无比,还具有低脂低糖等特点,长年食用具有健美强身、延年益寿的功效。
在离开修山明慧面厂后,实践小队继续驱车前往修山面业有限公司。在这里,我们进入了面厂的手工制作、晾晒、存储等多个车间,更直观的感受了修山面的制作过程。
- 脚踏实地,走进实践
-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这次实践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除了计算机操作外,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
- 11-01 关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