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书写着数不尽的红色故事。守住文化之根,才能留住城市之魂。沿着共产党人的足迹,我们走进宏琳厝这座气势恢宏的古厝,体味其中所承载的“同仇敌忾、一致抗日”的共同记忆。
宏琳厝坐落于福州市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由新壶里的始祖黄祖嘉于清乾隆六十年始建,长子黄宏琳四兄弟续建,历时28年才得以完整呈现在世人眼前。宏琳厝有着220多年历史,号称“中国最大的单体古民居”。宏琳厝中居住着黄氏一族,福建省委原书记项南同志也曾在此组织开展革命活动,他们携手抗击日寇,在福建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创办救亡周刊传递爱国思潮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黄开修在宏琳厝组装了一台土收音机。每当夜深人静,黄开修便与弟弟黄开云详细记录电台的抗战新闻,并刻板印刷在刊上,创办了《抗日救亡》周刊。此后,《抗日救亡》辐射范围扩大到厦门、武汉、长沙等地,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们带着坚毅的革命之心,带领群众了解抗战动态,投身爱国事业。
组建战时队伍推广民众教育
1939年初,中共闽江工委指派中共地下党员项南、舒诚等到闽清开展抗日救亡活动。项南到闽清后就居住在宏琳厝内,与黄开修一起组建“闽清战时民众教育流动工作队”。
在项南的带领与号召下,群众积极进行募捐,高喊抗日口号,将自己手上的金戒指、玉手镯交给“战工队”。宏琳厝内掀起了抗日救亡文艺宣传的浪潮,当地富有民族意识的群众也积极参与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群众对“战工队”的欢迎和拥护引起了国民党闽清当局的恐慌,他们秘密下令抓捕项南。党组织为保存革命力量,连夜派船把项南送离闽清。离开后,项南仍时刻关注“战工队”动态。此后直到1940年,黄开修带领“战工队”依然把抗日宣传送达闽清各处。
走访红色印记,砥砺红色初心。如今,宏琳厝内大小横梁上仍用红纸张贴着的“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各种醒目口号。室内还展示着各式红色纪念章,让参观者为其所彰显的奋斗精神与革命精神所震颤。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与顽强不屈的抗战精神在此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的过程中散发了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