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国家保护中国古建筑的号召,探索乡村门文化的传承和意义,曲阜师范大学“译門履践思传承,诚心致远接千载”的实践团队在暑假期间走进各个乡村,开展乡村门实践活动,针对村民进行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
实践团首先走进了山东省邹平市长山镇 — 孝妇河畔的河南村,因为范仲淹的缘故,又称范公村,是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村。并且其中的范公祠更是始建于宋治平二年,经过数年来村民们的保护和政府的重修才保存至今。
走进村子,就感受到了浓厚的人文气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庄石大门牌坊--先忧后乐坊。这是一座四柱三门的石牌坊,仔细观察发现,正反两面的檐下都是书“先忧后乐”四个大字,以三道石桥与公路相连。古朴且繁复的造型和令人肃然起敬的形象表现了村子历史浓厚的底蕴,这里所说的形象,绝不仅仅是外表上的气派,而是范公村整体由内而外的尊重与接纳文化对艺术的尊重。
(图源:百度百科)
我们首先去探访的是范公祠,据资料说,门前的大槐树是北宋时期所植,但到现在依然枝繁叶茂。门口两边两座石狮子,似有保护镇守之意。大树掩映下大门挂着“范公祠”三字的匾额,据资料显示,是欧阳中石亲笔著作,大门气宇轩昂,多以石垒积而成,青砖黛瓦,匾额上方是蓝黄色龙腾图交相汇聚,与其上方绿色图案相呼应,颇有古代建筑大门的意味。祠堂的主体采用
歇山式建筑,灰砖青瓦,斗拱飞檐,围绕下是“范文正公祠”的匾额,远远望去,建筑古朴典雅,庄严恢宏,给人以视野广阔之感。牌匾下的楹联上写着“朗如日月清如明镜,忧乐天下不我而谁”。展示了范公刚正清廉和为国担忧的情怀。两旁各有一座亭台。东面的叫“忧乐亭”,出自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西面的叫“烟雨亭”,长山八景之一的“范祠烟雨”说的就是这里。长廊内竖立着许多石碑,记述着从宋至今范公祠历次修缮的历史。
我们不难发现,无论范公祠大门、正门还是庭院旁边的亭子,在匾额周围是以靛蓝调和黛绿色调为主的各种复杂图案。蓝色,在古建筑中象征着蓝天,是最接近天空的颜色。以蓝色与油漆彩绘的形式出现,是庄严的正门印着一抹蓝色的点缀而丰富有亲和力,其中的明镜空旷往往使人变得干净纯粹,同时参杂了一抹神秘、澄澈的韵味。黛绿,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而古代青绿色象征青龙,代表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一派生机,更是寓意着居住着犹如草木萌发、生机无限。
保护好传统街道和古建筑,是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对待古建筑更要有爱护之心,活化利用是最好的守护。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包括劳务在内的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以历史文化建设价值为导向,促进历史文化跋扈传承和城乡建设相融合,更好实现保护修复、合理利用、进而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