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倪阳 丁子心)出门三五里,处处黄梅声。安庆素有戏曲之乡的美誉,无论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徽派进京,还是“同光名伶十三绝”中的京剧鼻祖程长庚,又或是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大多诞生于此。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黄梅戏已经成为安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最闪亮的城市名片。为了进一步的准确了解新时代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发展成就,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聚焦城镇发展,守望振兴蓝图”实践团队成员于2023年7月23日前往安徽省安庆市,通过参观中国黄梅戏博物馆开展黄梅戏的发展情况调研。
此图为中国黄梅戏博物馆。倪阳 供图
7月23日,团队成员到达中国黄梅戏博物馆。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到了黄梅戏的发展与弘扬历史。黄梅戏产生时间在19世纪下半叶,是一个“相对晚出”的剧种。作为安庆特有的地方戏曲,黄梅戏广泛吸收、借鉴既有成果,杂取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1935年黄梅戏首闯上海滩,使它获得了全国性的艺术视野;新中国成立后,黄梅戏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其经典唱段更是传遍大江南北; 1978年改革开放,黄梅戏发展势头强劲,专业剧院、民间社团、广播荧幕,无不传诵着黄梅戏的声腔神韵。
上方两张图片均为解放初期黄梅戏在各地演出的简介。
倪阳 供图
此图为安庆黄梅戏剧团、剧院、戏校自建国至2019年的变迁示意图。
倪阳 供图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梅戏得到了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如春风化雨,滋润着黄梅戏艺术的茁壮成长,为黄梅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激励着黄梅戏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黄梅戏进入全面发展的历史时期。全国各地相继建立黄梅戏剧团,演出足迹遍及海內外;舞台剧、电视剧、电影竞相开放,并举繁荣;新代黄梅新秀脱颖而出,光彩照人,马兰、黄新德、韩再芬等黄梅戏优秀演员先后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黄梅戏的创作生产传播方式和艺术研究呈现全方位提升的新局面。
此图为新时代推动黄梅戏弘扬与发展的优秀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简介。倪阳 供图
参观完中国黄梅戏博物馆,团队成员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仍有许多人没有看过黄梅戏,甚至完全不了解这一剧种。大多数人表示剧目不够创新,巡演场次少,尽管有宣传但力度不够等是使黄梅戏发展速度减缓的原因。既然发现了问题,就应该及时的去解决它,这样才能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至于被历史埋没。
经过这次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了解了黄梅戏的弘扬与发展情况,深深感受到了黄梅戏的魅力。新时代国人的物质生活质量快速提升,对高质量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针对这个现象,国家继续加大弘扬优质中国传统文化的力度,让人们更多地接触和了解这一艺术形式,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供更多选择和享受。同时,希望促进其传承和发展,增加国人的文化自信,愿祖国的传统文化发展兴旺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