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号,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作为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共益设计-献策靖远促振兴,赓续蒋滩助传承”社会实践服务团的青年志愿者,所有成员早上8点在七号教学楼前集合,待一切准备就绪后,开始出发去白银市靖远县平堡镇蒋滩村三下乡。
我自己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有较多的感悟,想通过这个活动去看看不同的地方的人民生活的状况,从而更深刻的了解人民大众生活的酸甜苦辣,及乡村发展建设中的景观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了解。
我们乘坐高铁和大巴车,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路程颠簸,辗转到了靖远县平堡镇。虽然路途遥远奔波,我们需要转好几次车和等车,但是这一路上,队长张娜对大家照顾得很周到,不但要忙着打电话问路坐车,还要忙着组织好大家,负责大家的安全。
接下来的走访调研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九曲黄河是靖远县人民的生命之河,团队沿着黄河一路步行经过“中国农民第一桥”的平堡黄河吊桥,团队成员无不被这壮观的一幕所吸引。平堡黄河吊桥位于靖远县平堡乡乌金峡口西端黄河之上,询问当地人得知,该桥通车年份为1970年,距今已经有53个年头。桥身全长近200米,主桥为加劲式钢桁架结构。平堡吊桥连接黄河两岸,可谓天堑一架变通途,抬眼望去,似长虹卧波,蔚为壮观,是平堡镇的历史见证。
在平堡镇派出所旁边路口有从乡政府发往县城的公交车候车点,团队成员乘坐公交车抵达了蒋滩村。沿着滨河路行走,首先在道路基础设施和景观配置这一方面,蒋滩村就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影响,主干道路面质量较好、宽阔、沿路植物景观配置也比较完善丰富。例如,将废弃轮胎涂上各种色彩后沿着公路串联起来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平堡黄河吊桥和黄河风情线更是成为这条线上的特色景观。下车后映入眼帘的的是村子主干道两旁的玉米田和黄瓜、茄子等蔬菜大棚等,这种农田景观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片土地有黄河水的滋养,玉米长势格外旺盛,团队成员走在田间小路,一阵阵玉米香甜的味道向我们铺面而来,这种自然景观散发出的魅力着实是让人无法抗拒。玉米农田景观在满足农民经济收入和吸引外地游客拍照打卡的同时也起到道路遮阳和导识的作用,在未来,蒋滩村可以重点将玉米结合其他农田景观打造本村的景观IP。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行走在通往村庄的玉米农田主干道。通讯员 吴冰池 摄
跟着导航指示,我们到达了蒋滩小学,因为是夏天农忙的季节,村里基本上是年老人,在地里干活的比较多,年轻人很少。我们在小学旁边街道的大树下找到了乘凉,休闲的村民,他们对我们的走访十分配合,团队成员对其进行了访谈,对我们要调研的问题也给了最真实的回答。了解了村庄的重点建筑、道路、设施、景观、生态、人文、产业、经济等。在村民的带领下,团队重点对雒氏宗祠进行走访考察。
对于雒氏宗祠有这样的描述“甘肃蒋滩雒氏,明朝中期先祖随军屯兵西北,由陕西泾阳县大石村卜筑于史家寨,传十余世,子孙繁衍数十户,后迁居平滩堡之蒋家滩,清同治年间,蒋滩雒氏族人,惨遭兵燹,村庄废墟,人烟萧条,战争时期,敌机肆虐,朝不保夕,族人甚多,散居四方,因迁移日月,致故者居多,幸赖祖灵,家谱幸存,可续家史。而今我蒋滩雒氏丁口数千,当地号称巨族。宗庙,谱碟尚存,为当地望族,其祖功名发达,有功于世道者为数甚伙,子孙繁衍为当地首冠。”
考察中我们发现雒氏祠堂在保持原有建筑格局风貌的基础上又大胆创新,体现了大众化,民族化,科学化原则,赋予鲜明的时代特征,巍峨庄严,气势宏伟,造型美观,风貌独特,它既是全体雒氏族人的精神家园,又是他们存放乡愁的陈列馆,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宝典。
我们与村里老人进行了深入交谈,从雒氏的家族历史、水利方面的营建智慧和突出贡献,到家族历史上功成名就的文武状元、二十四孝书法、绘画的家族文化,再从整个祠堂的建筑布局和院落风貌,到雒氏家族成员现如今的发展状况,通过老人的描述和现场资料的展示,不得不让我们感叹这个庞大家族的成就及他们为蒋滩村的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雒氏宗祠,凝聚着全体宗族家人的心血、汗水、智慧和力量,是全体族人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本族一大批有识之士慷慨解囊鼎力相助的结果。最后团队在雒氏宗祠内的合影留念,为今天的实践活动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雒氏宗祠与村里老人交流。通讯员 吴冰池 摄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令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这次活动不仅增进了我们团队成员之间的感情,使团结更加有默契,更让我懂得了团队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日子里,有机会一定会参加更多类似的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去发现一些我们自己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这样才能真正的锻炼自己。让自己在暑假里去学习一些更新的知识,让自己能够更好的去面对社会,面对生活!(通讯员 吴冰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