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 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伟大的华夏风貌。但黄河也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难度最大的河流之一。为了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海晏河清·四海承平”实践队2023年8月6日在山东省滨州市进行有关黄河流域水污染的实地调研,帮助宣传当地居民了解黄河污染问题,增强保护黄河的意识。
实践队员通过走访了解到:当地居民有保护黄河流域环境的意识,但对于黄河流域水源、土壤的污染程度,黄河流域环境的变化,黄河环境恶化对周边地区的影响等方面了解尚浅。对保护黄河环境的具体措施并没有详细了解。近两年来,黄河水质恶化的趋势有所缓解和得到控制,与水污染控制力度加强和河流水量增加有关,但从根本上并没有呈现稳定的好转态势.随着今后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增长,尤其是能源化工和沿河产业的高速发展,流域水污染治理难度将大大加大,流域水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黄河水环境问题严峻,仍然需要人们不懈的努力。随后,实践队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宣讲等方式,让当地居民对保护黄河环境的具体措施与行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比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处理、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工厂控制污水排放量等。居民们非常积极的与实践队员进行了学习与交流,同时表示愿意为
改善黄河环境付出行动,为保护黄河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实践成员们来到黄河生态保护文化公园,实践成员们在此处了解当地黄河保护措施以及有关国家法案,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政策得到落实,有利于“一园两带多廊道”的生态保护空间布局的实现并建设生态文明新道路。成员们在文化公园了解到黄河的地势、历史故事以及黄河的控导工程、堤防工程、险工工程和当地的保护措施。并且通过查看此处的黄河河口防洪形势图,进一步加深黄河保护刻不容缓的意识,使人们意识到黄河湿地当下恶化的状况,引起人们对黄河沿岸生态文明的重视。团队成员也了解到,当地为进行黄河河口治理与保护、水文化建设、系统治理以及“空间均衡”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工作成果也展现在大众面前。
黄河曾经是我们的“母亲河”,可如今昔日的那条灵秀清澈的黄河已经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那浑浊满是泥沙的黄河。人们说她是”一石水,六斗泥”。由于黄河上游地势平缓而流速减慢,中游携有流沙沉淀使下游河床增高,黄河成了名副其实的“地上河”,威胁着两岸人民的生活安全。黄河水中的泥沙不断增加是因为水土流失形成的。而水土流失是植被破坏造成的,它导致了大自然生态不平衡。现在大片森林已被黄河覆盖,环境污染,无节制地开垦放牧和砍伐森林导致流沙问题更加严重。我们并不奢望能做多大贡献让问题解决,可是身边的小事也是不容忽略的,多么小的事情只要做了就能帮母亲河减轻痛苦。
黄河见证了中华民族烙下炎黄的底色,孕育了五千多年未中断的中华文明,是我们中华文化传承的纽带与桥梁。作为青年大学生的我们,对黄河的保护与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推卸的社会使命与责任担当,实践队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了解了国家对黄河保护和发展的重视以及成果,深化了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认识,并以实际行动呼吁广大人民群众保护黄河,为黄河环境生态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