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草帽,一件衬衣,一条小道,曲径林荫。一支队伍,一种动力,一个理想,脚踏实地。
图为实践团成员穿行在乡村小道间。通讯员 廖文琪 摄
在学校的号召下,我们组建了一支名为“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吴滩乡行,助力郎情’乡村振兴促进团”的三下乡队伍。我们的活动在吴滩镇各村进行。通过三下乡的实践,我们领悟到了三色吴滩的风采。
图为聂荣臻元帅故居前的雕像。通讯员 廖文琪 摄
吴滩是红色的。在通过文化站凌站长的分享,我们可以了解到聂荣臻元帅的成长地点和学习经历。从中我们能感受到红色血液,从小就在聂帅的脉搏里流淌。若不是一心为国,又怎能成为一名优秀共产党?若不是一心卫国,又怎能带来胜利希望?如果没有心中的理想,怎么能够去到远方,辗转学习之路,跟随党的方向?而聂荣臻元帅的父亲在吴滩镇开了染坊,是吴滩镇民族企业的先驱。当我们踏足聂氏染房,迎面而来的是一种历史沉淀的气息。沧桑的黄色木桩和竹竿立在四合院中间,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温暖的黄光。鸟语,蝉鸣围绕着我们奏响,隐约能听见聂帅曾在此玩耍嬉戏时的欢声笑语。步入房间内,一台老式的织布机尽现眼前。抚摸历史沧桑的纹路,恍然间能听见传统手工艺人的呢喃叹息。正走着,脚下一滑,是门后的地板上爬上了青苔,湿滑的地面在那时应该还没有出现。青石板里包裹着一口水井,往里望去,浮现出自己的倒影。或许曾经的聂帅也这样看见过自己,那时的他可能还看见了硝烟弥漫的天空和报效祖国的志气。不禁追问道,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我们为了什么?空荡荡的屋内鲜少有什么陈设,偌大的院子缺少了些烟火气息,我们身处其间,感受时空交错带来的不真切。令我们深感惋惜的是,聂帅可曾想过再次归家的模样?故里早已尘灰染上,只有一代又一代的聂家人守在这一方,传承染布的技艺,寻根荣光。
吴滩是绿色的。绿色的山,绿色的水,绿色的风景,绿色的美。正如习总书记曾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吴滩镇深入贯彻党的思想主张和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风景和绿色产品。而其中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一座座样式统一的房屋,一个个种满花椒树的山坡。当我们第一次走进吴滩镇,地面干净整洁,随处可见的垃圾桶令人印象深刻。在活动期间,我们参观了农村三格式无害化厕所改造的模型,利用对污水的净化再循环利用,不仅改善了生活环境,也提高了生活品质。我们还参观了吴滩镇的特色产业—九叶青花椒的生产基地。看见漫山遍野的一片片绿色,代表的不仅是生态环境的美好,也代表着产业的向好发展,农民有更好生活的希望。
图为吴滩镇工作人员为实践团介绍厕所改造。通讯员 廖文琪 摄
吴滩是古色的。吴滩镇有许多的民间故事传说和诗词文化流传至今。这足以见得,吴滩镇存在时间良久,历史底蕴丰富。正是有如此古色古香的山水和风土,因此也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质朴真诚的农民百姓。当我们走访调查期间,一位婆婆看见了我们一群人顶着烈日穿梭在村落间,默默的洗了好大一盆小番茄送给我们吃。一人一手都已经拿不下了,那个婆婆仍然在说多拿点。她说这是自家种的番茄,没有打农药。热情好客的吴滩人形象,深深的刻在我们的脑海中。虽然夏日炎炎,却是身轻气爽。
图为郎家村村民给实践团的小番茄。通讯员 廖文琪 摄
吴滩的三色,是眼睛所见,更是心灵所触。不仅爱吴滩的红色血脉,也爱吴滩的绿色风景,还爱吴滩的风土人情。在吴滩,人与人间有小爱,人与国之间有大爱。吴滩人用小爱筑成了家和邻里,用大爱奉献青春投身祖国建设。我们也应该学习发扬吴滩的红色精神和人的品质,用大义充实自我,用爱温暖他人。
(通讯员 秦波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