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为促进文物保护行业发展,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本实践与北京市海淀区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展开合作,旨在通过本实践团队制作信息化系统,加强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加强世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珍贵资源保护以及馆藏文物保护及修复。
(图为大钟寺博物馆正门入口照片)
本团队实践采取线下调研与线上制作系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四次线下调研采集到的大钟寺博物馆古钟文字与文物数据集,建立了完善的古钟智慧识别系统。系统所采用的技术主要包括图像识别技术、3d建模技术以及多模态知识图谱技术。
(图为本实践团队为大钟寺博物馆古钟进行的3D建模)
(图为本实践团队的古钟智慧保护系统UI设计图)
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坚持以文物保护为中心,将大钟寺博物馆不同类型的古钟进行代码编写。在实践过程中,本团队多次进行文物保护宣传,旨在将文物保护观念深入群众思想。在历史文物中,古钟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从传递信息的响声器,演奏音乐的乐器,标志统治阶层权利和地位的礼器、佛教寺宇的神圣法器,到报时用的工具。“唯有金石所以垂不朽”,古钟承载着的不仅是其表面的不朽记忆,也是传统多元艺术的结合体。
(图为本实践团队线下调研时拍摄的博物馆部分区域图)
历史文物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折射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把文物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坚定历史自信、传承中华文明的实际行动,是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使命。
(图为线下调研时与文物保护协会共同参加讲座并合影)
在近两个月的古钟智慧保护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纷纷意识到文物保护责任之深重。信息学院申娜表示:通过此次实践,深入了解了传承文化遗产的内涵。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对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统一、巩固民族团结都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学院陈子扬表示:传承好文物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好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图为大钟寺博物馆珍宝永乐大钟所在建筑)
通过本次文物保护实践,本团队将持续开展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增加公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以及文化传承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