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学院勤禾之源新农人暑期社会实践团,追寻习近平总书记在嘉兴的“三农”足迹,坐上“开往幸福”的101路公交车,看“千万工程”如何让乡村蝶变。7月17日-22日,实践团实地走访三星村、缪家村、湘家荡农业数字化工厂、嘉兴碧云花园有限公司等地,深入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倾听返乡青年的就业创业故事,探索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密码。
【创新创业,三星村引领成功之路】
乘坐101路公交车,在三星村站下车,前往三星村委会的途中,马路两侧随处可见的是农创客种植的果园。在三星村村干部嵇玮翀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三星村有许多技能能手,如水蜜桃种植能手应华兴,帮助引进培育新品种果苗致力于桃产业发展;苗木种植能手徐水根,为花农提供优质经济苗木和信息技术支持;直播能手陈林燕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带领更多青年成为“农创客”、“直播达人”。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以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为主旋律,积极开发水蜜桃发展产业链,开发了桃花酥、蜜桃宴、蜜桃酒等产品,打造了乡村游、桃花节等文旅活动,嗅到农村发展商机的创客围绕三星村旅游服务产业的发展,引进了唯一一家乡村咖啡吧。
实践团围绕文化旅游服务产业的发展,访谈了来三星村创业的80后咖啡吧吧主章祺凯。他笑呵呵地说道,“这样一家咖啡馆,吸引了大批前来踏青的游客,把三星村的旅游和文化发展起来了,也提高了三星村的知名度。”他看好的不仅是三星村水蜜桃的发展,更是三星村旅游业的发展。“随着三星村的农业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三星村感受其独特的魅力,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从农家乐到咖啡吧,体现的更是从吃到玩多方向的蜕变。”
【科技兴农,湘家荡数字化工厂助力农业奇迹】
第二站,实践团来到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的湘家荡农业数字化工厂进行参观调研,了解数字农业以及农业科技从业者。
经过实地调研,我们对农业数字化的发展背景、发展现状、未来期望有了深入的认识。实践团队了解到,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高级阶段,农业数字化是农产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由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
来到展厅,工厂负责人李庆超介绍道,该工厂汇集了全球先进的农业技术及现代农业设施设备,全部采用智慧农业技术,现代农业已不是过去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更多的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农业离不开年轻血液的加入,现代农业研究需要更多的有志青年。
随后,李经理带领我们实践团了解整个农业数字化工厂的空间布局,介绍其每一个技术环节的实现,“所有这些设施都是绿港公司自主研发的,98%以上的智能设备实现完全国产。”李经理自豪的说。
走进数字化大棚,实践团成员们都被一圈圈茎叶盘绕的番茄给吸引了,李经理解释道,“这是无限生长型的栽培模式,像现在种植的番茄,可以实现周年生长,通过数字化管理后,和传统的有限生长型番茄相比,长势强盛,结果力强,可连续采摘周期长,产量更高!”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创造了一个无污染、绿色的生态农业园区,带来的是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品质的大幅提升。
【青年接力,缪家村走好振兴道路】
第三站,实践团赴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开展一系列走访返乡青年创业就业调研等活动,一起探索关于缪家村人才振兴、共同富裕的奥秘。
缪家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村各项事业全面共同发展,吸引青年人才回流,共同打造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走进缪家村新社区,水清塘净、路平灯明,样式精美的别墅楼一排接一排,周边文化礼堂、文化广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邻里中心让村民们生活过得更加有滋有味。
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能沉淀多少深情。据缪家村村委会村干部朱冯玲介绍,以陆荣杰为代表的缪家村村干部都备着“三双鞋”,一双“布鞋”近民生,走村入户话家常问冷暖;一双“皮鞋”谋民富,开拓市场找发展门路;一双“跑鞋”解民忧,帮办代办全链条破民困。
朱冯玲说:“缪家村是个适宜居住的地方,尽管年轻人前往外地读书,但他们在毕业之后仍会选择回到缪家村生活。缪家村不存在空心城的情况。”缪家村基础设施完善、本地企业丰富,再加上政策扶持、地理优势返乡回乡成为缪家村青年的热门选择。
在缪家村,有位“80后”大学毕业回乡青年,嘉善美华水产养殖场负责人杨珍,帮助父母一起经营养殖基地,她带领周边群众走上了生态养鳖致富之路,打响了“华神”生态鳖品牌,让其走出缪家村,走向世界,同时也给广大青年起到了典范作用。缪家村的年轻人研究产业,领导产业,做到了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的转变。
【传承非遗,碧云花园党支部书记见证20年农耕岁月】
第四站,实践团来到嘉兴碧云花园有限公司,对躬身耕耘20年的返乡青年王娟进行访谈调研,并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2003年,王娟在大学毕业后便进入了碧云花园进行实习,随之返乡工作,20年间,从实习生一路晋升,现在已成长为嘉兴碧云花园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
据王娟介绍,当时一同前来实习的青年共有十几人,但最后愿意留下来的却只有2-3人。当问及她20年坚守,选择留下来的原因时,她说道:“一方面是因为自身是学生物技术的,对于从事农业行业来说,专业很对口。另一方面,是源于自己对农业的热爱,在和农民打交道时,他们的淳朴深深感染着自己,在工作的同时,也乐在其中。并且,随着‘千万工程’的实施,乡村的发展也越来越好,便选择留下继续发展。”
在结束了访谈后,王娟又带着实践团的成员们,体验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杜鹃花造型技艺。王娟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杜鹃花造型第五代传人,带领着实践团的成员们,在造艺中亲身感受历史的传承。在大家的努力下,每个人都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杜鹃花造型盆景。
“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需要我们青年人常怀敬畏之心、埋头虚心学习、苦练过硬本领。”王娟对待这份技艺,充满着真挚的情感。“在大自然中的每一分钟都是愉悦的。”正是如此,才支撑着她对这份工作长达20年之久。
通过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我们了解了许多创客的故事,身为00后的我们也得到了许多感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培养和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投身农村发展。厚植爱农情怀意味着要让青年人了解农村的重要性和价值,让他们对农业和农村发展充满热情和责任感。只有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才能让更多的青年人才在农村用得上、留得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会更扎实、更有效。
图文/王士杰 毛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