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农村仍然是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同时也是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推进乡村振兴也是广大青年的使命所在。
2024年7月6日,江苏师范大学“和美乡行·青春筑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的队员就来到了仪征市,通过对扬州市三省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杜磊的采访,探寻青年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的新路径。
机缘巧合,返乡创业
杜磊,扬州市三生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是90后返乡创业的杰出代表,曾获扬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荣誉称号。
在大学毕业后,杜磊观察到了乡村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杜磊调整策略,在沙集村投身于生猪养殖事业。在访谈过程中,杜磊多次引用一句谚语:“猪粮安天下。” 这句话凸显了生猪养殖的重要性——它不仅影响人们的饮食生活,更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进步。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猪肉需求激增。这为生猪养殖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同时也对其养殖技术和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0年,非洲猪瘟肆虐,猪肉供应不足,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杜磊洞悉商机,勇担责任,毅然投身于养猪事业,创立了扬州市三生畜牧有限公司,为仪征市承担了80%的生猪保供任务。
变废为宝,绿色助农
杜磊已经成为扬州地区生猪养殖业的佼佼者,其经营的养猪场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在生态养殖方面有着独特的理念与丰富的实践经验。
以往的养猪场总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养殖环境脏乱差、气味难闻的情况。但杜磊不认为养猪一定会和“脏、乱、差”挂钩,他从环保角度出发,提出了“循环农业”理念,将猪粪变废为宝。一方面,杜磊在养殖场中建起了一个覆膜式沼气发酵池,利用猪粪发酵产生沼气,用来党作燃气、发电。另一方面发酵后排出的猪尿和沼渣在处理后转化为优质有机肥,一部分用于园区的农作物施肥,减轻环境负担的同时提升农产品质量,另一部分对外销售,产生经济效益。
赋能乡村,共筑梦想
位于江苏省中部的仪征,是一座被丘陵地带环绕的城市。这里的地势高低起伏,田地不利于耕种,经济相对落后。初到沙集村,杜磊面临着的是乡间小道,交通不便的困境。然而,他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反而看到了这片土地的潜力。
杜磊把目光投向了乡村建设。他积极与当地人合作,不断投入资金和精力,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如今,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已经取代了原来的乡间小道,沙集村的经济也渐渐活跃起来。这离不开杜磊及当地村民与政府近年来对乡村建设的不断投入,为这片土地铺就了一条致富之路。
在杜磊的努力下,他的养殖场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当地知名的生猪养殖基地。他不仅为市场提供了大量优质的猪肉,还为周围的村民提供了工作机会,共同助力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
沙集村的蜕变,只是仪征的一个缩影。在这里,还有许多像杜磊一样的耕耘者,他们在乡村产业的振兴道路上,不断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既提高了自身的生活水平,也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克服困难,擘画未来
杜磊对于未来的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目前生猪养殖整体行情不景气,但杜磊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积极地与各方进行洽谈,寻求不同的合作方式。当地政府对此也非常支持,时常关心三生畜牧有限公司的发展状况。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杜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并持续关注乡村产业的发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助力乡村经济的繁荣。杜磊的步伐从未停歇,他始终坚持发展“规模化、生态化、智能化”的养猪模式,将生猪养殖与农林业结合发展,走好绿色生态的循环农业发展之路,带动更多农户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如今,当你走进仪征的丘陵地带,你会看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曾经贫瘠的土地,已经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这里的人们,用勤劳和智慧,谱写了一曲曲乡村振兴的赞歌。而杜磊,就是这片土地上的一颗明星,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坚定信念,为乡村产业的振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提高生猪养殖技术,生产出更加健康、安全的猪肉,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探索和研究养殖技术,努力提高养殖效益,同时也要关注环境保护,推动生猪养殖产业的绿色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到美好的自然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国家的农业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图文:俞婧 程诗颖 涂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