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授阐明在中医理论中,近视多为阳虚阴盛、心阳不足、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久视伤睛、先天遗传等因素导致的目络淤阻,精血不能濡养目窍,治疗方面强调滋补肝肾、益气活血。针灸可调补气血,壮气血生化之源气,使眼部得到供养、疏通眼部周围经络阻滞,改善气血循环,从而达到治疗近视的效果。
对于针灸治疗近视的选穴,高教授认为主要以足三阳经及经外奇穴为主,选取部位以头颈部为主,其中睛明、攒竹、风池、太阳、四白、承泣、合谷、光明、足三里、丝竹空是最具临床选穴治疗近视意义的腧穴。
对于针灸治疗近视有哪些优势,高卫萍教授认为,针灸通过调节全身的经络和气血不仅可以治疗眼病,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整体健康水平。同时针灸是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相比手术风险较低,没有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期,患者更容易接受。针灸治疗副作用较少,适合长期治疗和调理,且针灸在缓解眼疲劳、干眼症等症状方面效果显著,对于一些无法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的慢性眼病,针灸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针灸通用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包括儿童、成年人和老年人,尤其适合一些对手术有顾虑或不适合手术的患者。
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高教授提到,非遗针灸仍存在显著优势。眼镜仅能矫正视力,但不能改善眼部健康或减缓近视的进展,针灸通过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和调节视神经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近视的进展和改善视力。近视手术可以快速矫正视力,但存在手术并发症、术后干眼等风险,而针灸风险低,适合不愿意或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并且可以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帮助缓解术后症状。药物治疗可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对身体有负面影响,而针灸副作用少,适合长期治疗和保健。
展望非遗针灸传承的未来,提到如何传承好发展好中医药非遗针灸,高卫萍教授认为需要综合考虑文化、教育、科技和政策等多个方面。教育方面可通过在中医药院校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通过师徒传承、研讨会和培训班等方式传授技艺,培养优秀的年轻针灸师;通过继续教育为现有的针灸师提供持续教育和进修机会,丰富针灸师的知识和技能。文化方面可以通过媒体宣传、科普讲座和社区活动向公众普及针灸知识,提升社会认知度,同时加强与国外的医药文化交流,推动针灸疗法在全球的传播,提升国际认可度。政策支持方面,可通过支持政策推动针灸治疗领域的发展。同时可实施医保覆盖,将针灸治疗纳入医保范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促进针灸的普及应用。
非遗针灸传承目前仍面临着众多挑战。高卫萍教授指出,年轻一代对传统中医药文化兴趣不高,非遗针灸的传承面临断层风险,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许多患者更倾向于选择西医治疗,针灸在某些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受到挑战,大众认知不足,部分患者对于针灸的科学性和疗效仍然存疑。
针灸传承的创新点和突破口仍然需要探索,我们可以通过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打造智能针灸设备,提高治疗的精淮性和安全性。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分析针灸治疗数据,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通过这次对高卫萍教授的采访,同学们了解到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治疗近视的原理、优势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受益匪浅。团队成员一致认为,身为中医药院校的学子,应当积极投身于中医药文化的宣传与发展,从原理上向社会科普非遗针灸的益处,向大众展示非遗针灸治疗眼疾病的成功案例和真实的患者治疗感受,提升公众对非遗针灸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推动实现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传承与发展,为中医药文化的推广与传承提供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