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智慧。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其独特的材质、工艺和文化内涵享誉世界。江苏师范大学“非遗所思”中华文化传承团以宜兴丁蜀镇、江苏镇江、江苏无锡等地为实践地,开展了推广传承紫砂陶制作技艺相关的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项目聚焦于紫砂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分析探索紫砂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路径,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调研发现,紫砂壶文化在发源地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链,但仍面临着创新困难、推广受限等问题,在传承与推广上需要创新互联网+非遗的发展模式,加强非遗人才培养,关注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型转化。
关键词:非遗;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三下乡;走访调研;传承与创新
一、调研背景
(一)项目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是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共同财富,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人类历史的文明与辉煌。紫砂陶制作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许多传统技艺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因此推广和传承紫砂陶制作技艺对于保护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代社会,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已成为重要议题。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强明确提出要“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紫砂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推广和传承有助于提升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进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日益增长。紫砂陶制作技艺的体验和学习,为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化消费方式,满足了民众对文化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紫砂陶产业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还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通过推广传承紫砂陶制作技艺,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文创等,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据专业机构调查评估显示,2020年宜兴紫砂陶瓷产业增加值已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近一半。“紫砂在宜兴,是不可替代的文化名片,也是实实在在的富民工程。”沈晓红表示。
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人们更容易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形式。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造了更广泛的传播平台和机会。但于此同时,外来文化的冲击也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年轻人多使用新媒体等网络平台,部分非遗由于推广力度不足,导致大众对传统非遗文化关注度降低,非遗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危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传统文化形式和习俗逐渐丧失了吸引力。其次,经济发展和商业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带来了压力。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需要持续的经济支持,但保持传统的文化形式往往无法直接盈利,难以维持生存并吸引年轻一代的参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着商业化的威胁,迎合市场需求,可能改变传统形式和内涵,甚至失去其原有的文化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重要的事业,是时代发展所需,
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创新发展方式和市场模式,使非遗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二)实践地基本情况
1.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宜兴被誉为“紫砂壶之乡”,拥有悠久的紫砂壶制作历史和丰富的紫砂文化资源。宜兴紫砂壶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瑰宝。宜兴市政府和文化部门高度重视紫砂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通过立法保护、技艺传承人培训、文化教育等措施,确保紫砂壶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同时,鼓励创新思维,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适应现代生活的紫砂壶产品。
(1)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博物馆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蜀镇丁山北路150号,地处宜兴陶瓷产业的中心地带,至今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博物馆藏品数量过万,藏品涵盖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夹砂古陶器到现代名家紫砂作品,以及来自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陶艺作品。场馆分设为“古代陶瓷馆”、“紫砂历史馆”、“名人名作馆”、“现代艺术馆”、“顾景舟艺术馆”等总计18个展区和2个临时展厅。博物馆内设有48间陶艺体验工作室,为游客提供亲手制作陶瓷的机会,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陶瓷艺术的魅力。
2.江苏省镇江市南徐小学:该校为公办小学,以“求真”为校训,致力于走内涵发展之路,创造特色学校。学校注重每位师生的成长与发展,努力促进师生获得成功与幸福。学校设计了“1+1+N”的课后服务模式,注重科研和特色课程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体育活动和学科拓展活动,同时发展了40多个社团,包括武术、二胡、魔方、魔术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图书馆:该图书馆采用了“馆藏虚实结合”、“市民服务与企业服务结合”、“图书馆服务与社区服务结合”的三结合原则,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服务。无锡新吴区图书馆致力于创造一个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文化场所,通过各种创新服务和设施,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图书馆会定期开展丰富的读书、文化活动,大部分活动面向青少年开展,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了当地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4.江苏省徐州市德惠教育:德慧教育是一家教育机构,旨在帮助周边父母没有过多精力照顾的孩子以及留守儿童,致力于打造一个快乐积极安全的学习基地,让附近的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幸福的学习环境。因此,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为了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开展了非遗文化相关活动,增加孩子的学习趣味,也增强了文化认知,提高他们的专注力和动手能力。
(三)团队介绍
“非遗所思”中华文化传承团属于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由六名队员组成,其中两名为江苏宜兴人。团队成员大多为师范专业,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便于开展授课活动;团队成员均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工作中,具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团队成员也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具有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有助于项目顺利开展。
表格 1“非遗所思”中华文化传承团基本信息表
江苏师范大学“非遗所思”中华文化传承团 |
|
姓名 |
院系、专业、年级 |
负责任务 |
负责人 |
梁雯欣 |
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地理科学(师范)、大三 |
统筹安排、活动拍摄、材料整理、文字撰写、宣讲辅助 |
团队成员 |
王炎冰 |
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地理科学(师范)、大三 |
文字撰写,问卷设计,采访,宣讲辅助 |
李园园 |
商学院、会计学、大二 |
文字撰写、活动拍摄、宣讲PPT制作、宣讲主讲人 |
虞凡乐 |
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地理科学(师范)、大三 |
活动拍摄、问卷设计、采访、宣讲辅助 |
姜宇豪 |
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地理科学(师范)、大三 |
活动拍摄、宣讲主讲人、文字撰写 |
丛致煊 |
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地理科学(师范)、大三 |
问卷设计、采访 |
指导老师 |
姓名 |
职务 |
程琳 |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团委书记 |
(四)项目目的
江苏师范大学 “非遗所思”中华文化传承团 “紫砂流芳,非遗传承”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深入领会并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实地调研、技艺体验及文化教育活动,致力于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新路径,推广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同时丰富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尤其注重提升青少年群体的文化认知与传承意识。
1. 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推广紫砂陶制作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张晓梅,2019)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依托于社会各层面的广泛参与,特别是青年一代的深度介入,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续生命力与传承机制的有效构建。团队通过深入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的核心区域,与资深紫砂匠人交流,系统性地学习紫砂陶制作的传统技艺,思考其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创新性发展,首先提升自身对非遗紫砂的了解程度,再次基础上开展系列推广活动,保证文化传播正确性和有效性。由于宜兴当地对紫砂陶制作技艺的宣传普及程度较高,几乎家家从事紫砂壶相关行业,故团队根据实际情况另外选取了镇江市、徐州市、无锡市作为了宣讲开设地,让原本不了解这样一项非遗的人能够接触到紫砂陶制作者技艺,通过三地开展宣讲体验活动,让更多人了解紫砂陶制作技艺。
2. 落实青少年群体的文化教育,培养非遗传承意识。团队通过在南徐小学、德惠教育等地面向青少年组织紫砂陶非遗技艺宣讲体验活动,采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让青少年在实践中体验紫砂陶制作的乐趣,寓教于乐,从而激发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兴趣与传承意愿。《青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王丽,2020)强调,青少年是文化传承的关键群体,通过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其文化认知,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期传承至关重要。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通过系列活动培养青少年的非遗传承意识,提高这一群体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度。
3.帮助开展紫砂陶非遗技艺传承工作,促进非遗创新性发展。团队通过开展线上线下调研,面对面访谈工作,了解大众对紫砂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态度,了解目前非遗紫砂陶制作技艺所遇到的挑战,收集大众对非遗发展途径的建议,并结合自己的思考,为非遗突破当下困境,适应新时代发展提供新思路。
4. 青年学子社会责任感与文化使命感的强化。参与实践活动使团队成员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与主动传播者,这一转变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社会阅历,更增强了其对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感。《青年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与影响研究》(陈晓,2021)论述了青年群体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对于文化自信建设与文化创新的推动作用,强调青年的参与是促进社会和谐与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力量。
(五)项目意义
1.个人层面:实践团成员大多为师范专业学生,通过开设非遗宣讲体验课不仅能够推广非遗,也能够锻炼成员的师范技能与沟通交流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帮助。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探访、亲手制作等活动,不仅拓宽了专业知识视野,还亲身体验了紫砂陶制作技艺的复杂性与精细度,提升了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成员们从旁观者转变为亲历者,再到文化传播者,这一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青年学子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与使命,增强了个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展现了当代青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动作为与担当精神。
2.社会层面:项目通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有效推动了宜兴紫砂陶制作非遗技艺的传承与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这一传统文化瑰宝。社会各界包括地方高校、文化企业、社区及家庭等积极参与,共同推动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共建共享的文化传承机制。通过“非遗进校园”等活动,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感受非遗的魅力,引导青少年了解并体验非遗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为非遗文化的长远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
3.国家层面: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增强国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通过传承与推广非遗文化,增强了国民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为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有力支撑。项目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号召,是落实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之一。
(六)项目创新点
1.教育模式创新。项目将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相结合,通过面向青少年开展宣讲体验活动,使非遗文化在校园中得到传承和发扬。这种“非遗+教育”的模式有助于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在课堂中,不仅通过讲解让青少年了解紫砂陶制作技艺,还通过动手实践让他们亲身体验制作过程,使学习更加直观和深入,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学习方式,也能够最大程度激发青少年对非遗的喜爱,感受非遗魅力。
2.文化传承方式创新。项目不仅局限于宜兴市丁蜀镇的传统匠人圈,还通过与地方高校、文化公司、小学等多方合作,形成了多元化的传承网络。这种跨界合作模式有助于拓宽非遗传承的广度和深度。项目利用了网络媒体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宣传报道,有效进行非遗文化的传播,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传承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提高非遗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3.内容创新。在传承传统紫砂陶制作技艺的同时,项目鼓励匠人将现代审美元素融入传统工艺中,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创新。这种创新不仅赋予了传统技艺新的生命力,也满足了当代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动手实践环节,孩子们被鼓励发挥创意,制作充满个性与创意的紫砂杯作品。这种个性化定制的方式不仅激发了青少年的创造力,也增加了非遗文化的吸引力和传播力。
二、项目实施
本次实践活动,“非遗所思”中华文化传承团的成员们分工协作,确定实践主题与地点,拟带着以上这些问题,拟定实践活动方案,确定以上问题为导向,通过调查问卷、采访交流、实地调查、资料搜索等环节实施调研,做到“落实落细落小”;集思广益,借助自身的力量和互联网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将理论想法转换为实际行动,在实践中真正做好传播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
(一)实践时间
2024年7月13号至2024年7月19号、2024年8月18日
(二)实践地点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江苏省徐州市德惠教育、江苏省镇江市南徐小学、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图书馆
(三) 实践调研对象
紫砂工艺师、行业专家、普通紫砂壶从业者、消费者、7-14岁青少年及其家长、丁蜀镇居民及游客
(四)实践调研方法
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座谈法、社区宣传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观察法、面谈调查法
(五) 实践思路
1.前期准备阶段
确定调研地点(6.21.-6.23) |
(1)明确项目目的与宗旨后,根据团队成员实际情况,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信息,确定实践地点,对实践地的自然以及人文状况有初步的了解。
(2)从网络、报纸、当地各类融媒体了解实践属地概况、文化事业发展状况、政府相关政策等,对当地有初步了解。 |
实践安排、队内分工(6.25-6.29) |
(1)确定实践日期,进行实践活动规划,确定好团队内分工并分配好个人任务。
(2)与采访对象进行联系,确保实践任务得到受访者的支持与配合,可以顺利进行。 |
宣传材料准备(7.5-7.9) |
(1)宣传单、宣传海报设计制作。展现非遗文化魅力。
(2)横幅、旗帜。横幅与旗帜是让外界了解团队的有效途径之一。
(3)统一队服。统一的服装不仅有利于宣传团队,而且有利于集合、区分队员。 |
搜查资料,设计调研问卷(7.9-7.12) |
查阅宜兴紫砂陶技艺传承、非遗传承相关文献和政策资料,根据本次实践计划,设计合适的调研问题。 |
表格 2前期准备阶段
2.中期实践阶段
实践时间 |
实践地点 |
实践内容 |
7.13 |
宜兴市丁蜀镇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旷观堂紫砂工艺师个人工作室 |
参观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了解紫砂陶制作历史、过程、种类等。来到紫砂壶制作大师吴俊峰工作室,对大师进行采访。一位队员进行壶身的制作体验老师进行指导。 |
7.14 |
盛丰源紫砂文创中心以及个人工作室 |
前往蒋铭老师个人紫砂壶工作室进行采访。随后前往盛丰源紫砂文创中心,对紫砂壶制作师傅进行采访,四位队员进行紫砂陶制作体验,由老师进行指导。 |
7.15-7.17 |
宜兴市丁蜀镇 |
走访镇上村落,开展线上线下问卷调查,了解地方风土人情。制作非遗紫砂陶宣讲PPT。进行紫砂泥以及制作工具的采买。 |
7.18 |
镇江市南徐小学 |
前往南徐小学进行紫砂陶非遗科普宣讲活动,开展紫砂陶制作体验活动,队员对小朋友们进行指导。 |
7.19 |
徐州市泉山区德慧教育 |
开展紫砂陶宣讲活动。 |
8.18 |
无锡市新吴区图书馆 |
前往新吴区图书馆,面向27组家庭进行紫砂陶非遗科普宣讲活动,进行互动游戏,开展紫砂杯制作体验活动,对参与人员进行采访。 |
表格 3中期实践阶段
3.后期整理阶段
(1)通过多平台宣传非遗紫砂陶制作技艺。通过学校平台宣传、朋友圈转发、公众号宣传、抖音等社交媒介推广非遗文化,让更多人看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2)总结实践成果、整理通过各渠道获取的资料,进行实践报告的撰写工作,充分展现实践成果。
(3)撰写多篇新闻稿,联系媒体,通过官方的宣传,提高团队影响力,大力推广实践成果。
(4)将在实践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及视频制制作一个4min左右的实践纪实宣传片,记录实践过程及展现实践成果。
(六)项目实施保障机制
1、
专业的团队。团队成员大部分为师范专业学生,具备专业技能,能较好地开展授课活动。团队成员拥有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活动经历,均从事学生工作,有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2、
学院的大力支持。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对本次实践活动高度重视,提供统一服装,召开活动开展培训会议,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后期宣传工作提供指导。
3、
安全保障。全员签订江苏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个人责任书,购买短期意外保险,提前了解实践地,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三、项目总结
(一)实践过程
1.参观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认识陶都文化。作为紫砂泥的原产地,宜兴的紫砂陶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为深入了解非遗紫砂技艺,团队成员重点参观了紫砂馆、韩美林艺术馆、顾景舟艺术馆等场馆。从简朴典雅的明清古壶到融合现代特色的创新紫砂陶作品,从各式各样的手工制壶工具到工匠精心绘制的设计手稿,团队成员在赞叹技艺精妙的同时,也感受到每件紫砂陶作品背后凝聚的匠人心血与智慧。一番细致观赏后,成员们对紫砂壶的发展演变、制作过程、材质特点等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增长了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的访谈和宣讲工作做好铺垫。
2.对话多位紫砂壶从业者,探讨非遗技艺传承现状与产业发展前景。实践团来到紫砂手艺人个人工作室、公堂等,与多位资深从业者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这些匠人不仅技艺精湛,更对紫砂壶的历史、文化及制作工艺有着深厚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他们详细介绍了紫砂壶从选材、设计、成型到烧制的全过程,让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这项传统技艺的复杂与精妙。在访谈中,匠人们纷纷表示,紫砂壶作为宜兴的瑰宝,其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他们不仅注重技艺的传承,更在不断创新中寻求突破,将现代审美元素融入传统工艺之中,使紫砂壶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针对当前紫砂壶行业面临的挑战,成员们与匠人们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成员们了解到当前已有部分地方高校开设了紫砂陶制作技艺相关专业,非遗技艺的传承受到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发展态势良好。但同时,年轻人对于紫砂壶及其制作工艺并没有过多的关注,主要受众群体还是中老年人,大家一致认为,加强非遗文化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是当务之急。
3.学习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体验紫砂壶制作。团队成员向非遗传承人学习紫砂陶制作技艺。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鼓励下,团队成员们学习了身筒拍子、矩车、竹拍子等传统手工制壶工具的使用方法,完成了自己的紫砂陶小作品,尽管远不及老师手下的紫砂壶精美,但也让第一次接触紫砂陶技艺的成员们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同时也切实感受到制作一把紫砂壶的困难,对于传承紫砂陶制作技艺的匠人们又多了几分敬意。老师也向我们介绍道,真正学会这项技艺,需要长年累月的练习,可能数月才能将一道程序练好,更为难得的是能够做出自己的风格,有创新能力,跳脱出固定的框架模式。亲身学习体验后,实践团增长了自身技能,也对于如何将紫砂技艺传播出去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4.走进紫砂课堂,助力非遗传承。为落实团队传播非遗文化的宗旨,响应“非遗进校园”的号召,实践团前往徐州市、镇江市、无锡市三地,面向青少年开展宜兴紫砂陶非遗技艺宣讲体验活动。实践团结合实际条件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选取“紫砂杯”作为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制作难度,做好各项宣传和材料准备工作,搜集大量资料,认真备课,用生动通俗的语言对紫砂壶的分类、制作流程以及传承保护等方面进行讲解,并进行现场制作演示和教授。孩子们相互合作,现场氛围异常活跃,团队成员对参与人员进行辅助制作,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普及紫砂泥、工具等相关知识。孩子们的创造能力远超团队成员们的想象,不仅能够做出各种创意作品,也会尝试采用新的制作方法。制作完成后,孩子们纷纷向团队成员自信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此外,在无锡市新吴区图书馆,27组家庭参与到紫砂杯制作活动中来,孩子与家长共同参与,增加亲子乐趣。在活动期间,团队成员采访了部分人员,了解他们对紫砂技艺的了解程度和参与本次活动的感受和收获。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是面向社会全体的,在本次活动中,实践团也认识到非遗文化魅力足以吸引全年龄段,要在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民意调研分析
1.问卷设计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宜兴市丁蜀镇上居民、游客、参与紫砂陶宣讲体验活动的人员等设计,并借助网络力量进行推广,目的在于以宜兴紫砂陶为例,了解大众对非遗的认知和创新性传承与发展途径的期待。共设计16个问题,其中9道单选题、6道多选题、1道填空题。
- 基本信息部分。问卷设计了年龄、职业、两个基本问题,用以了解受访人员基本情况,便于分析不同人群对于非遗文化的认知情况和对非遗未来发展途径的建议。
- 认知与态度部分。问卷设计对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以及其他非遗的了解情况、社会价值等相关问题,揭示当下大众对非遗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 传承现状部分。问卷设计当下非遗传播途径、主要挑战等问题,明确目前大众了解非遗文化的方式和非遗传播传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 创新发展部分。问卷设计大众对非遗创新性传承发展的支持度、创新途径等问题,为非遗发展提供多样思路,考虑可行的发展方案。
2.问卷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受到98份有效答卷,现汇总分析如下:
- 调研对象基本信息:受访人群以学生为主,调研对象年龄主要集中在15-40岁之间,占总人数的68.37%,学生群体占比较大,达到48%,紫砂行业从业者占18%,在职人员占27%。
- 调研对象对非遗文化的态度和价值认识情况:超过一半(58.33%)的调研对象对非遗有一定的了解,受访者中没有人表示对非遗不感兴趣,显示出较好的非遗文化认知基础,大部分人认同和接受非遗。25%的调研对象表示有点喜爱非遗,而非常喜爱的比例也达到了16.67%,表明非遗文化在调研对象中有一定的吸引力和认可度。75%的调研对象表示非常愿意体验紫砂陶的制作,25%表示有些愿意,多数人乐于尝试体验非遗,这对非遗推广工作的开展是有益的。100%的调研对象认为非遗的创新性传承和发展非常重要。调研对象普遍认为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增加民族凝聚力、促进文化多样性(100%的调研对象认为)被认为是非遗文化的核心价值。推动经济发展(58.33%)、有利于教育和知识传播(58.33%)以及旅游开发(50%)也是非遗文化的重要价值体现。绝大多数调研对象表示愿意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活动,其中66.67%表示非常愿意并会积极参与,33.33%表示愿意但需要更多了解和机会。
- 调研对象接触紫砂陶制作技艺的途径以及对非遗发展困难的看法:多种途径相结合是了解非遗紫砂陶技艺的主要方式,包括参加展览(62.5%)、大众传媒(62.5%)、书籍(37.5%)、学校课堂(50%)和文化产品(50%)。亲朋好友介绍占比较低(12.5%),说明非遗文化的传播更多依赖于公共平台和媒介。学校教学组织是参加非遗活动的主要动因(45%),表明学校在推动非遗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学生接触非遗文化的重要途径。个人兴趣和家庭出行也分别占到了30%和25%。100%的调研对象认为传承人缺乏,非遗传承人青黄不接是最大的困难,说明非遗文化传承在人才接续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缺乏资金支持(50%)和政府保护工作不够(25%)也是非遗文化传承面临的重要困难。
- 调研对象对非遗创新和推广方面的建议:制作更多优质的宣传节目(75%)、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传播(100%)、开展线下体验活动(100%)和加强学校教育中的非遗内容(83.33%)被认为是加强非遗文化宣传和推广的有效方式。调研对象认为宜兴紫砂陶在材料与工艺(83.33%)、设计与款式(100%)、营销与推广(66.67%)和文化内涵(66.67%)等方面均可以进行创新。调研对象对非遗跨领域融合形式持积极态度,尤其是非遗+校园(92.86%)和非遗+文创(85.71%)的认可度最高。非遗+电商(57.14%)和非遗+旅游(85.71%)也被认为是可行的融合形式。
3.采访问题设计分析
本次采访主要针对紫砂行业从业者、紫砂工艺师、专业人员、消费者,面对不同受访者选取不同的问题,具有一定机动性,在真实采访情景中根据受访者情况适当调整问题数量和内容。
(1)基本背景与入行经历。问题旨在引出受访者的个人故事和入行动机,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和情感共鸣。通过询问生涯中有哪些影响最大的关键点或人物的问题,可以了解到紫砂技艺传承的师徒制度或重要导师的作用,以及行业内的交流与学习机制。
(2)技艺与创作。询问关于制作过程的难点和个人风格等问题,深入探讨技艺的核心难点,同时展现受访者的专业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个人风格与创新,展现紫砂艺术在当代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3)市场与传承。分析当前紫砂壶市场状况和传承情况,了解到市场趋势对非遗保护与发展的影响,以及从业者的应对策略。探讨非遗传承的紧迫性和创新方式,对于非遗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4)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受访者讲述个人经历,表达对当下非遗传承的见解,对非遗紫砂的未来给出建议和期待。了解挑战及应对策略,展现受访者的坚韧和智慧,同时为其他从业者提供借鉴。展望未来,探讨非遗保护与创新的路径,激发行业内外对紫砂艺术未来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4.采访结果分析
在采访过程中,受访者普遍提到进入非遗紫砂陶行业的原因和途径是多样的,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家族传承:许多从业者表示,自己是受到家族长辈的影响,尤其是母亲的传授,从小就接触并爱上了这门手艺。他们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不仅继承了技术,更传承了文化。②个人兴趣与热爱:不少从业者表示,自己对紫砂陶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爱,这种兴趣驱使他们深入学习和研究,最终成为这个行业的一份子。③拜师学艺:还有一部分人是通过拜师学艺的方式进入这个行业的。他们见到或了解到紫砂陶艺术的魅力后,决定投身于此,并找到师傅进行系统学习和实践。
谈到当前紫砂陶非遗技艺传承情况,受访者向团队介绍,当前紫砂技艺的传承较为有序,有多种传承方式,如家族传承和社会学习。目前有高校开设了相关专业: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是以紫砂陶特色办学的唯一高校,宜兴市地方中学也会开设相关的课程,让学生体验紫砂陶的制作。整体来看,紫砂陶制作非遗技艺有与高校专业的结合,走进中学课堂的趋势,发展态势良好,在宜兴市普及程度很高,但地方性也较强,外来人员对此了解不多。
在谈到进入并从事非遗紫砂陶行业所面临的挑战时,受访者主要提到以下几个方面:①行业选择本身就是一种挑战:非遗紫砂陶行业是一个相对小众且专业性极强的领域,选择进入这个行业就意味着要面对不同于主流行业的诸多挑战。②技术精进的挑战: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复杂,从选材、设计、制作到烧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极高的技艺和耐心。受访者表示,从皮毛到精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需要不断学习和比较,以提升自己的技艺水平。③创新与超越的挑战:在非遗传承中,如何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同时进行创新,是每一个从业者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受访者认为,手艺可以通过时间精进,但对于超越和创新来说,仍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探索。创新需要的不仅是技术,要能够产生想法和创意,想要做出艺术品,不可能始终只做一把壶。同时,受访者介绍,紫砂壶的创新可以考虑与其他非遗工艺相结合,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研究紫砂陶制作这一项技艺,还需要深入了解书法、国画等其他艺术。④市场竞争的挑战: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非遗紫砂陶行业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如何在众多从业者中脱颖而出,是每一个从业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否具有竞争力,主要看个人的技术水平,若技艺高超且能够创新,就能有较强的竞争力。⑤文化传承的挑战:非遗紫砂陶不仅是一项技艺,更是一种文化。如何将其中的文化内涵传承下去,并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是每一个从业者都需要承担的责任。
(三) 非遗紫砂技艺发展遇到的困难及问题
1.人才断层与技艺传承危机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100%的受访者在回答“非遗文化传承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问题中,选择了“传承人缺乏,非遗传承人青黄不接”的选项,可见当下大部分非遗文化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难。在查阅宜兴市非遗保护中心的报告中,团队了解到,紫砂匠人的平均年龄已超过55岁,年轻一代对学习传统技艺兴趣不足,导致人才断层现象严重。年轻一代是否能够承接好前辈的技艺,是一个关键问题,需要时间的验证。《宜兴紫砂匠人现状报告》的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趋势。非遗传承人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技艺的学习和传承,但往往难以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这使得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当前教育体系中对非遗知识的普及和传承教育相对不足,且一般以培养兴趣和动手能力为主,缺乏专门的系统课程和培训机制,难以培养出新的传承人。
除此以外,宣传力不足,导致许多人不了解非遗紫砂技艺,技艺传承人自然也少了。在受访者中,只有16.67%的人完全了解非遗紫砂陶制作技艺,有8.33%的人完全不了解,这部分受访者都不是宜兴市当地人,表明非遗传播范围大多局限于发源地,没有借助网路媒体的大力宣传,地方非遗很难走出去,传播范围十分有限。只有让更多人看到非遗技艺,才能有更多人来传承和发扬。
2.创新能力不足的困境
团队邀请了多位紫砂匠人和行业专家,开展多次访谈。匠人们普遍反映,在保持传统工艺精髓的同时,融入现代审美与功能,以满足年轻消费者需求,是当前紫砂技艺传承与创新的重大挑战,数年的积累足够制出一把精美的紫砂壶,但想要做出一把不一样的壶,并不是靠练习就能够做到的。《紫砂匠人创新调研报告》指出,超过40%的紫砂匠人对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点感到困惑,说明在平衡传统与现代元素时,缺乏明确的指导原则或成功案例,使得他们在实践中难以找到合适的方向,同时创新尝试往往难以得到市场认可。创新能力的缺乏是非遗传承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需要工匠自身、社会、国家等多方面的努力。
3.政策落实率低与市场推广不足
在与紫砂工艺师的交流中,关于政府相关鼓励政策,我们了解到,虽然政府对非遗保护有所重视,但在具体政策支持与市场推广方面,仍存在不足。《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执行效果评估报告》显示,2023年,宜兴市对紫砂行业政策支持的落实率仅为60%,且政策多聚焦于文化保护层面,缺乏对市场推广策略的创新性与有效性支持。只有当从业人员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收入,才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非遗传承的队伍中来,所以市场的推广也十分的重要。
4.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难题
团队参观了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看到了许多关于传统制陶工具、模式的介绍,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却少有提及。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传统工艺作为“本”不应该被人忘却,但也需要与时代并进,才能不断焕发生机。《紫砂行业技术革新与应用报告》显示,紫砂行业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仅为35%,技术与传统工艺的融合仍处于探索阶段。有专家提出,3D打印等现代技术的应用探索成功率不到15%,可见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的结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仍需要更多实践与研究。
5.行业竞争与品牌建设的挑战
团队采访紫砂壶行业从业者,受访者在行业竞争力的问题中答道目前行业竞争力主要依靠个人自身的技艺水平,大多为家庭作坊式生产,缺乏品牌效应。《紫砂行业市场竞争力分析报告》指出,2023年,宜兴紫砂壶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下降了约10%,而十年前,这一比例为上升趋势。品牌建设的滞后也影响了紫砂行业的市场竞争力,缺乏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是制约紫砂行业市场拓展的重要因素。
6.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激励机制缺失
《紫砂行业知识产权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紫砂行业因知识产权侵权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000万元。创新激励机制的缺失,导致工艺创新难以转化为市场优势,影响了紫砂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侵权行为不仅损害了原创者的经济利益,还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紫砂行业的知识产权侵权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假冒注册商标、仿冒知名商品包装装潢、盗用他人专利技术等。这些侵权行为往往通过电商平台、线下门店等多种渠道进行,给监管和打击带来一定难度。创新本就困难,即使有创新成果,也往往因为缺乏足够的保护和激励而无法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和推广。这不仅挫伤了创新者的积极性,也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由于创新成果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和应用,紫砂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受到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创新支撑的企业难以脱颖而出,整个行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四)非遗紫砂技艺发展对策
1.保持传统工艺精髓,保证传承的纯正性
当前世界交流日益密切,各类文化相互交融,外来文化入侵现象严重,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也是许多非遗技艺逐渐“边缘化”的原因。应当鼓励匠人深入学习紫砂技艺的传统工艺,确保技艺的纯正性和延续性设立传统工艺传习所或大师工作室,通过师徒制或工作坊形式,传授技艺给年轻一代。深入挖掘紫砂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通过展览、纪录片等形式向公众展示,增强公众对紫砂文化的认同感。建立紫砂文化数据库,整理并保存相关文献资料,为后人研究提供基础。
2.重视技术人才培养与教育革新,提升创新能力
面对人才断层和年轻一代对紫砂技艺兴趣不足的问题,教育融合和课程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江苏省紫砂工艺人才培养方案》[1] 提出了将紫砂技艺引入职业教育体系,并与院校合作开设相关课程,提供实习和培训机会。此外,建立大师工作室和学徒制度,采用“师带徒”模式,传承技艺,培养新匠人,是《宜兴市非遗保护政策》[2] 的建议。应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面向国内外引进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紫砂技艺人才,通过提供优厚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吸引他们加入到紫砂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中来。通过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方式,提升整个行业的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
3.借助互联网推广非遗文化,产生品牌效应
市场认知度低和品牌建设滞后是紫砂技艺面临的另一挑战。《紫砂行业市场推广策略研究》[3] 强调了数字化营销和文化体验的重要性,建议利用社媒体和电商平台提升公众认知度。同时,《宜兴紫砂文化国际传播策略》[4] 提出参加国际工艺美术展览,以提升宜兴紫砂的国际影响力。调研数据中100%的受访者认为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传播是加强非遗文化宣传和推广的有效方式。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发布紫砂技艺的制作过程、艺术品欣赏、匠人故事等内容,增强公众对紫砂文化的了解和兴趣。鼓励“非遗+电商”的融合形式。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紫砂技艺专区,展示和销售紫砂艺术品,结合线上直播、限时折扣等活动,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认知度。开展线下体验活动,为让公众亲身体验紫砂技艺的魅力,增加参与感和互动性,为愿意接触非遗的人提供机会,更好地普及非遗文化知识。塑造品牌开发具有文化特色和实用价值的紫砂文化产品,如茶具、文房用品、家居装饰品等,通过统一的品牌形象、标识、包装等,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进行推广和销售,提高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4.政府出台政策支持,整合业内多种资源
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广不足也是紫砂技艺发展的限制因素。《宜兴市紫砂行业扶持政策》[5] 建议政府增加对紫砂行业的财政补贴,并提供资金、技术、市场推广等多方面支持。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紫砂技艺的传承、创新、人才培养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出台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政策措施,降低紫砂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在紫砂技艺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企业给予奖励。政府应组织或支持举办官方的紫砂技艺展览、比赛等活动,能有效提高紫砂技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利用政府资源和渠道,为紫砂产品提供市场推广平台,拓宽其销售渠道。跨界合作和资源整合,如《宜兴市非遗保护与利用案例》[6] 所述,可以建立紫砂行业与科技、设计、旅游等跨界合作平台,整合行业内的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创建“非遗+”模式,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5.促进技术革新,政府实施创新激励措施
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难题,以及创新激励机制的缺失,需要通过技术融合和创新研发来解决。《紫砂行业技术革新与应用报告》建议探索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的结合,如3D打印和智能设计,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匠人们需要主动接受学习新技术,拓宽思路,举办相关交流会,促进创新能力提升。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加大对紫砂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执法效率、加大惩罚力度等措施,有效遏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同时,鼓励企业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等知识产权,提升自身竞争力。紫砂行业应加强自律管理,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标准体系。通过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诚信经营等方式,提升整个行业的形象和信誉度。加强行业内部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应对知识产权侵权等挑战,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四、项目宣传及社会效应
(一)项目宣传
为扩大项目影响力,吸引社会各界关注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关注非遗传承与发展问题,推广项目实践成果,实践团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束后在多平台进行了多次宣传总结工作。在南徐小学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宣讲体验活动开展前,团队成员设计了非遗紫砂技艺宣传单,在活动时分发给孩子们,既能够加深孩子们对本次活动的一项,也可以供其家长朋友相互传阅,扩大非遗推广范围。在无锡市新吴区图书馆紫砂杯制作活动开始前,团队成员制作活动宣传海报,制成宣传板在活动期间摆放,在活动结束时也成为了孩子们与自己作品合影的打卡点。同时,在活动开始一周前,无锡市新吴区图书馆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进行活动预热和活动报名活动,引起了热烈反响,保证活动有序进行。
在每场活动中,实践团成员各司其职,发挥个人所长,专人运用专业设备负责活动中的摄影、摄像工作,记录下每一个精彩的瞬间,在当天活动结束后进行素材整理,撰写多篇新闻稿,制成1个总结视频,在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和Bilibili网站,进行多平台的宣传推广,以期能够让更多人看到非遗传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社会效益
除了学院和学校等内部平台的相关总结发布,实践团也向社会有一定影响力的媒体积极投稿,争取更多的宣传机会,项目在中国大学生在线、江南时报、江苏之声、爱上陶都等媒体均有报道。
实践团开展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的调研,是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度挖掘和整理的过程。通过实地探访、采访非遗传承人、进行线上线下调研问卷的发放收集,深入分析大众对非遗紫砂的认知和对非遗传承的看法,这些数据资料可以为相关的学术研究或社会调查提供参考依据,为非遗技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些力量。在调研过程中,团队特别关注掌握着精湛技艺的紫砂陶制作传承人。他们不仅是技艺的载体,更是文化的传播者。通过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创作环境以及技艺传承的困境,我们可以为社会各界提供有力的依据,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他们,能够推动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有助于为传承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和创作环境,激励他们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实践团秉持热情与创新精神,深入探索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的文化魅力,巧妙借助网络信息传播的高效性,全面铺开项目推广工作。团队精心策划,通过多元化的新媒体矩阵,发布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图片、深度解读的文字内容及生动直观的制作视频。这些内容不仅展现了紫砂陶匠人的精湛技艺与匠心独运,还深入挖掘了背后的文化故事与传承价值,成功吸引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与喜爱,有效提升了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的社会认知度与影响力,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焕发新生。
实践团经过真实的学习探究,结合自身专业优势,通过开设宣讲体验课程把自己所学的非遗知识传递给祖国的下一代,不仅教授紫砂陶制作的基本技能,还涵盖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艺术特色等知识,提升了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让他们拓宽视野,感受非遗文化魅力,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在无形之中提升文化自信。同时,陶艺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有助于五育并举、素质教育的实施,也为非遗传播传承方式提供新思路。当实践团成员看到孩子们都沉浸在非遗体验当中,表达了自己对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的喜爱,真正用行动助力非遗传承工作,这是本项目的核心意义。
参考文献
[1]《百年传紫砂 一陶富宜兴》,中国青年网,2021年3月4日
[2]《宜兴紫砂匠人现状报告》,宜兴市非遗保护中心,2023年6月
[3]《紫砂匠人创新调研报告》,宜兴市紫砂行业协会,2023年7月
[4]《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执行效果评估报告》,宜兴市政府研究室
[5]《2024-2030年中国紫砂土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华经情报网,2024年3月1日
[6]《2020年中国紫砂土市场现状分析报告-产业竞争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观研报告网,2024年7月26日
[7]《紫砂行业知识产权状况调查报告》,江苏省知识产权局,2023年
附录
附件一:调查问卷
非遗的创新性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为例
1、您的年龄是:[单选题]
A.14周岁以下
B.15--20岁
C.21-30岁
D.31-40岁
E.41-50岁
F.51-60岁
G.60周岁以上
2.您的职业是:[单选题]
A.学生
B.紫砂壶从业者
C.在职人员(非紫砂壶从业者)
D.退休
E.其他
3.您对非遗的喜爱程度如何?[单选题]
A.不感兴趣
B.有一定的了解
C.有点喜爱
D.非常喜爱
4.您在此之前是否了解非遗紫砂陶制作技艺?[单选题]
A.非常了解
B.了解一些
C.不太了解
D.完全不了解
5.您通过什么途径了解非遗紫砂陶技艺的:[多选题]
A.参加展览
B.大众传媒
C.书籍
D.学校课堂
E.文化产品
F.亲朋好友
G.其他
6.您为什么会参观非遗博物馆或者参加非遗活动?[单选题]
A.学校教学组织
B.个人兴趣
C.家庭出行
D.其他
7.如果您的身边有体验制作紫砂陶的地点,您是否愿意前往参与并制作属于自己的紫砂陶作品?[单选题]
A.非常愿意
B.有些愿意
C.不太愿意
D.不愿意
8.您认为非遗的创新性传承和发展重要吗?[单选题]
A.非常重要
B.重要
C.一般
D.不太重要
9.您认为非遗文化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价值吗?[单选题]
A.非常重要
B.比较重要
C.一般
D.不太重要
E.一点都不重要
10.您是否愿意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活动?[单选题]
A.非常愿意,会积极参与
B.愿意,但需要更多了解和机会
C.无所谓,看情况
D.不太愿意,没有时间和精力
E.完全不愿意
11.您认为非遗文化传承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多选题]
A.政府保护工作不够
B.缺乏资金支持
C.传承人缺乏,非遗传承人青黄不接
D.民众保护意识薄弱
E.新文化文化的强势入侵,与现代生活脱节
F.缺乏有效的传承与保护机制
G.其他 [详细]
12.您认为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是什么?[多选题]
A,增加民族凝聚力,促进文化多样性
B.推动经济发展
C.有利于教育和知识传播
D.旅游开发
E.其他 [详细]
13.您认为应该如何加强非遗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多选题]
A.制作更多优质的宣传节目
B.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传播
C.开展线下体验活动
D.加强学校教育中的非遗内容
E.政府鼓励支持
F.其他 [详细]
14.您认为宜兴紫砂陶在哪些方面可以进行创新?
A.材料与工艺
B.设计与款式
C.营销与推广
D.文化内涵
E.其他(请说明)
15.您支持以下哪些“非遗+( )”的跨领域融合形式[多选题]
A.非遗+校园
B.非遗+文创
C.非遗+电商
D.非遗+社区
E.非遗+旅游
F.非遗+扶贫
G.其他 [详细]
16.您是否有其他关于非遗传承创新的想法或建议?[填空题]
附件二:采访问题
(一)
紫砂壶工厂工人
基础认知:
1.您对紫砂文化有多少了解?
2.在日常工作中,您是如何感受到紫砂文化的魅力的?
工艺传承:
1.工厂是否定期组织紫砂工艺的学习和培训?
2.您觉得当前工厂在传承紫砂工艺方面做得如何?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创新态度(感觉这个问工厂老板更合适)
1.您是否认为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紫砂工艺需要进行创新?为什么?
2.您是否有过尝试将新技术或新材料引入紫砂制作中的经历?效果如何?
新一代紫砂壶手艺人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1.您是如何看待传统紫砂工艺与现代审美趋势的结合的?
2.在您的创作中,您是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的关系的?
文化传承的责任:
1.您认为新一代手艺人在紫砂文化传承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2.您有哪些具体的行动或计划来推动紫砂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市场与品牌:
1.您对目前紫砂壶市场的看法如何?是否存在一些挑战或机遇?
2.您是否考虑过建立自己的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来推动紫砂文化的传播?
老一代紫砂壶手艺人
历史回顾:
1.您能分享一下自己与紫砂文化的渊源吗?是什么让您对紫砂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2.在您看来,紫砂文化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变化?
文化传承的反思:
1.您认为当前紫砂文化传承中存在哪些问题或困难?
2.对于年轻一代在紫砂文化传承中的角色,您有什么期望或建议?
未来展望:
1.您对紫砂文化的未来发展有什么看法或期待?
2.您认为如何能更好地将紫砂文化推向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它?
(二)紫砂壶从业者调查问题
从业经验:
1.您是如何进入紫砂壶行业的?
1.家族传承
2.学徒制
3.职业学校/大学教育
4.自学成才
5.其他(请说明):_______________
2.您认为紫砂壶制作中最关键的技艺是什么?最难的工序?怎样做好一把紫砂壶?
3.您在工作/学习这项手艺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是否有想过放弃?是如何克服的?
您如何看待紫砂壶的创新与传统技艺的结合?可以怎样结合?现在有哪些方面已经进行了结合?
是否会与其他的非遗项目进行交流切磋?有的话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通过相关培训/展览?)
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传承面临什么样的困难?(比如资金)政府有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
市场与传承:
1.您如何评价当前紫砂壶市场的状况?
1.非常繁荣
2.稳定增长,但有波动
3.面临挑战,需转型
4.不景气,需要大力振兴
2.您认为紫砂壶行业在传承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3.您是否有参与或发起过紫砂壶技艺的培训或教育项目?
1.是
2.否
4.如果是,请简要描述这些项目的特点和成效。
5.您觉得紫砂壶产业/手艺传承在乡村振兴方面是否有推动作用?
未来展望:
1.您对紫砂壶行业的未来发展有何预测?
2.您认为政府和社会应该如何支持紫砂壶行业的发展?
您对提升紫砂壶的(国际)知名度有何建议?
如何更好的传承紫砂器制作工艺?
附件三:采访记录
(一)采访紫砂工艺师吴俊峰
1.非遗传承现状:宜兴市的高中会教学相关课程
问:关于紫砂壶传承,年轻人怎么样?
答:传承比较有序,紫砂壶宜兴名片,不局限于家族朋友,有外来人的拜师,有一个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有陶瓷专业,学院派。
2.问:紫砂壶的制作过程是什么样的?
答:杯子、紫砂壶是产出作品,制作技艺是非遗,拍打成形。先设计类型,例如我现在制作的花器。具体的工艺说来话长。
3.问:文化交流情况如何?
答:政府组织出国交流,国内外很有名,市场好,追求精品
4.问:如何把紫砂壶做好?
答:要有创新的风格,人物、食物(紫砂杂件),紫砂制壶,紫砂雕刻比较重要。
5.问:紫砂壶特别在哪里?
答:紫砂独一无二的不仅仅是紫砂矿,还在于制作工艺。紫砂矿源自陨石变化,刚开采的时候很坚硬,过几天会自然风化。刚开始做水缸等生活用品,后来提升到艺术品。制作工艺很关键,需要长时间经验积累
6.问:现在紫砂壶都是纯手工制作吗?
答:会有一些模具,适合批量生产。
7.问:目前发展有审美困难?
答:宜兴的陶瓷工人大量流逝制作紫砂壶,导致了陶瓷产业的流失。但是宜兴的彩陶等也十分优秀。
(二)采访紫砂手艺人蒋铭
1.问:如何进入这个行业?
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祖辈流传,母亲做的这个,包括一些见到看到的,跟别人学习。
2. 问:有什么挑战?
答:首先选择行业就是挑战。紫砂壶的制作从皮毛到精进有很多挑战,和他们作比较的时候还是有很多要学习的,不过手艺是可以通过时间精进,但是对于超越创新还是很有空间,打泥条几个月只能学习一个步骤,紫砂壶的本色是很难改变的,除非加入一些颜料。最难的还是创新,刻苦可以传承但是有些东西靠的是天赋。
3. 问:如何看待创新问题?
答:创新的话按照个人的喜好,对于审美,加入自己的想法美感拥有个人的风格。目前紫砂壶有很多类目可以搭配例如刻画,法金等其他非遗技艺作为一个载体基础。
4. 问:对于从事紫砂壶的传承问题面临什么挑战?
答:07、08年紫砂壶进入行业率最高,目前没有很多人选择参加,而选择进入例如直播,生意,很多人是不关心长时间坐在桌子上的这类工作的,目前的话没有很多人,希望政府给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可以传承,线下的紫砂壶售卖要让政府加强监管,禁止倒卖。传承的话其实如果有收益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去做。紫砂壶近几年的行情要看个人的水平和销售能力。国际内外都有销售,对外培训需要有老一辈的经验带领。
5问:.紫砂壶的推广途径
答:紫砂壶的传承是为了茶叶服务相关的,所以我们可以从茶叶发扬入手
紫砂壶做更多的宣传活动,采用直播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6. 问:做紫砂壶与其他东西不同之处?
答:做紫砂壶要求不能开空调,会影响泥土的湿度。
老师提问:一代人要一代人的传承,年轻人如何看待紫砂壶?
一位成员回答:由于家中有老人喜爱紫砂壶,所以主要感觉就是较为亲切,不过喝茶的概率较小,年轻人喝奶茶的较多,所以会觉得紫砂壶不适合这个年龄,不太关注这一方面。
老师讲述自己与紫砂壶的小故事,紫砂壶的材料和工艺都具有独特性,一出差多日,茶叶放在紫砂壶中很多天也没有变坏发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