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感受总书记为民办实事的人民情怀,落实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引导青年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2024年8月11日至8月24日期间,承德医学院“以小我之步,习大道之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团成团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沧州市、保定市开展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博物馆、深入实践地等形式,旨在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以青春之任牢记自我使命。
记书记嘱托,担时代重任
8月11日,实践队员前往石家庄国际生物医药园规划展馆进行参观,进一步切身感受总书记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要工作指导并探寻科技时代赋予的责任担当。成员在展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与讲述下,了解到石家庄作为“华北药都”的医药产业特色以及其在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中的地位,并在参观过程中与展馆工作人员了解展馆的展示内容、布局,浏览了医药学相关专业的技术实验室,用自身知识优势与其探讨在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后石家庄医药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展馆未来规划,将总书记对未来的期望与嘱托深刻在心。
观黄骅发展,悟历史底蕴
8月14日,沧州小队跟随总书记的足迹,前往沧州黄骅市旧城仙庄。这里地处渤海之滨,土壤盐碱化程度高,耕地以盐碱地为主,特有的土地属性种植出了耐盐碱的粮食作物,大大提高现有粮食产量,同时也是“旱碱麦”的产地之一。成员们通过与村民的深入交流和分享,了解到旱碱麦做出的面花也是黄骅必不可少的特产食物,感受到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队员们还得知当地人民不断拓展旱碱麦产业链,去实现标准化种植,精细化加工,综合开发,修复利用充分释放盐碱地作为“潜在粮仓”的价值。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盐业起源和黄骅制盐历史,8月15日实践队员来到了黄骅博物馆和河北省海盐博物馆参观学习。黄骅治盐历史悠久,近海港口更是产盐的重要地点,秦朝时期,黄骅市就已经开始煮盐,西汉时期制盐开始列入官营,唐代中叶盐铁恢复专卖,元代惠民河的开挖使得海丰镇运盐水道受阻,但明初靖难之役后,随着移民的迁入,当地盐业得以恢复。河北海盐博物馆同样坐落于黄骅,细致记录了各个时期的产盐方式与历史以及当时使用的各类工具。博物馆里的讲解员是一位三年级的小朋友,她是暑期的博物馆讲解志愿者,每一环节都认真细致,让队员们都能更好地了解盐史,同时也让盐业的重要作用深入人心。
切身进基层,宣讲入人心
实地考察结束后,实践队员根据在各个实践地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整理成相关资料,于保定少年宫和黄骅将其以宣讲的形式传播在当地青少年学生的群体之中,共计宣讲800人次。宣讲过程中,队员生动地描述着旱碱地和石家庄展馆的参观经历,通过图片和视频进行更为深刻地讲解,让学生们都领悟到了乡村振兴、科技强大和社会进步的变化力量。同时队员也与同学们互动交流,邀请品尝特色菜和盐碱馒头,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总书记对于粮食安全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思想内涵和精神理念,促进习近平新思想的传播,为其注入新生力量并扩大影响力。
承德医学院“以小我之步,习大道之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团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完成,实践成员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重走总书记在河北省的考察路线,追随书记足迹,在一个个实践地中从不同方面深刻拓展思想内涵,以多种形式全面深入并传播重要思想指导精神。承医学子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发挥青年一代的力量,并不断为此注入新的红色血脉,时刻铭记党史党恩,提高自身素质与社会责任感,用实际行动践行无私奉献,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将奋斗与拼搏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