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天,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里聚人气,大批市民走进城市副中心阅读、观演,与家人共度元旦假期。为应对客流高峰、优化公共服务,“‘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志愿行“志汇绿心”项目专门招募了近30名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来客分流、秩序维护、馆内引导等服务,标志性的志愿“小马甲”成为了熙攘人群中一抹亮眼的风景。
9时30分许,距离北京艺术中心开门迎客还有半小时,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志愿者已经上岗了。西厅检票口,提前到达的观众自发排队,志愿者吴雨然梳起利落的高马尾,在队伍旁一遍遍提示,“观看演出的观众请提前准备好电子票,入口左手处的机器上换取纸质票据。祝大家新年快乐!”一句暖心问候,点燃了观众的热情,见吴雨然穿着红马甲,不少人凑上来提问:“想去大运河博物馆,怎么走最近?”“附近的地铁站在哪?”“北京艺术中心哪里最值得逛?”
1月1日上午,北京艺术中心,大学生志愿者正在进行志愿服务。本报记者和冠欣摄(何蕊文)面对各类问题,吴雨然都能对答如流。她笑着向记者揭秘,这是近两年里自己在艺术中心的第7次志愿服务,已经成了这里的“资深导游”,每一处演出厅、热门打卡点,甚至各楼层的卫生间,都已经熟记于心。针对每天会更新的演出信息和接驳车时间表,她也要求自己提前在志愿者培训时背诵,“我还喜欢拉着同学互相提问考试。因为我们就是北京艺术中心的一张名片,绝对不能在细节上被问倒。”
如此“资深”的志愿者,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也随处可见。托举着“请勿喧哗”的提示牌,两步一个高台阶,图书馆开门还不到半小时,中国戏曲学院学生志愿者赵娄菀菲已经把森林书苑的整座“山体”熟练巡视了两圈。“志愿者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读者就会自觉地降低音量,我们要做的就是露出亲切的微笑,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和她一样身穿蓝色马甲的志愿者遍布“山体”,随时提醒读者,保持安静,文明阅读。
为了本次志愿服务,学生们放弃了假期休息,有的还推掉了和好友的聚会。志愿者张席寰说:“被图书馆的学习氛围感染了,服务他人,还能感受城市副中心的文化魅力,用志愿服务开启新的一年,非常有意义!”
“‘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志愿行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团市委主办,首都精神文明促进中心、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承办,自2024年起推出了“志汇绿心”志愿服务项目,在周末、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面向中国传媒大学等10余所高校招募学生志愿者服务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目前,已有3000余名学生完成了来客分流、秩序维护、文明引导、协助储物、检票等志愿服务工作,总志愿服务时数超3万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