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之乡的青春答卷:菏泽乡村振兴中的"花"样突围
当千年牡丹遇见青春力量,乡村振兴的画卷在齐鲁大地徐徐展开。寒假期间,"何以中国·振乡逐梦"实践队深入"牡丹之都"菏泽,解码一朵花如何激活产业链、一座城怎样实现产才共融的振兴密码。
产业链延伸:从国色天香到富民密码。
在菏泽多个牡丹种植基地,实践队员目睹了传统种植的现代转型。通过"种植+深加工"双轮驱动,牡丹籽油成为产业新支柱,牡丹花瓣、根茎等被开发为食品、护肤品等高附加值产品。"过去只当观赏花卖,现在全身都是宝。"当地企业负责人指着自动化生产线介绍。产业链的延伸不仅拓宽了市场空间,更让农户共享增值红利。
文旅融合:激活"美丽经济"新场景。
走进牡丹主题文旅区,"花海+民宿+文创"的融合模式令人耳目一新。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吸引全球游客驻足,牡丹壁画墙成为网红打卡点,融入北魏元素的茶具、丝巾等文创产品让文化可携带。实践队员注意到,农家乐经营者通过短视频平台推广"牡丹宴",实现了"淡季不淡"的客流突破。
产才共融:青春力量浇灌产业沃土。
在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人才与科技的双重挑战依然存在。调研发现,牡丹籽油深加工等领域存在技术瓶颈,电商运营、品牌策划等专业人才缺口明显。对此,当地正探索"校企合作+乡贤回归"机制,通过建设大学生实践基地、设立创业扶持基金,吸引青年带着技术、创意"走进来"。
实践队员在走访中深刻认识到,牡丹产业的突围之路,正是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微观样本——既需要科技赋能延长产业链,更要通过文化创新提升价值链。正如带队教师所言:"当青春智慧与乡土资源碰撞,千年牡丹正书写着新时代的富农故事。"
此刻的菏泽,牡丹不仅是枝头的姹紫嫣红,更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产业支点。随着更多青年人才的加入,这条"以花为媒、产才共兴"的发展之路,正绽放出愈加绚丽的光彩。
作者:“何以中国·振乡逐梦”实践队 来源:华体会体育2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