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愈发复杂,部分孩子因各种原因出现行为偏差,矫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深入探究未成年人矫治教育的有效路径,助力迷途少年回归正轨,曲阜师范大学“儒韵法道,青禾重塑”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1月13日至2月16日,在山东省各市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寒假社会实践。
图1:“儒韵法道,青禾重塑”社会实践队全体成员
本次社会实践的研究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未成年人矫治教育的多个方面。团队成员们进行探讨、并召开视频会议,梳理了专门矫治教育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了其基本内涵,包括理念遵循、法律属性、体系归属与功能定位等。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分析了当前未成年人矫治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适用对象不明确、评估标准缺失、执行场所混同、监督体系不完善等。此外,团队还着重研究了个案矫治模式、循证矫治模式、恢复性矫治模式等不同矫治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效果,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矫治教育模式。
图2:实践队成员进行前期调查研讨
在研究过程中,团队明确了几个重点方向。首先是制度完善,针对现行法律中关于未成年人矫治教育的规定,提出具体的完善建议,如细化适用条件、构建准司法化决定程序、明确执行场所、构建监督体系等。其次是实践创新,探索如何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创新矫治教育的实施方式,如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开展个性化矫治方案、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等。最后是效果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矫治教育的效果进行跟踪评估,确保矫治教育能够真正帮助未成年人回归社会。
图3:实践队成员展开实地实践
此次社会实践分为三个具体阶段。在前期准备阶段,团队成员们立足法学学科,收集了国内外关于未成年人矫治教育的相关文献,包括法律法规、学术论文、政策文件等,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并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书。此外,成员们还根据相关资料制作了宣传手册及海报,在各社区内积极进行有关未成年人矫治教育的宣传。
实地调研阶段,团队成员们计划与部门及教育机构进行沟通交谈,深入了解当前未成年人矫治教育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他们还选择了本市的几所专门学校,实地考察矫治教育的实施过程,与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交流,收集了第一手资料。此外,团队还深入社区,了解社区在未成年人矫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参与情况,收集了社区居民对矫治教育的看法和建议。
图4:实践队成员进行深度调研
在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阶段,团队成员们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和案例分析法,总结了研究发现。他们撰写了详细的调研报告,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结论与建议等,形成了完整的研究报告。最后,通过学术报告会、校园媒体等方式,展示了研究成果,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和社会实践方案,为未成年人矫治教育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本次社会实践旨在通过系统的调研和分析,为未成年人矫治教育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路径,助力迷途少年回归正轨,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