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普常见植物基础知识,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助力绿色生态理念深入人心,7月4日至7月23日,南京农业大学“植暑于此,风雅成颂”科普调研团队以“觅芳华成诗半步,邀炎节植遇几许”为主题,于南京农业大学及其周边社区开展了为期20天的实践活动。
线下调查,掌握诗经植物新面貌
7月10日至7月11日,植物保护学院“植暑于此,风雅成颂”科普调研团在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区开展了”诗中之趣,植遇此刻”的调研活动。活动过程中,来自植物保护学院的额团队成员们充分利用本专业所学知识,在被分配的区域内进行调查并记录了卫岗校区里的植物种类、生长分布和生长状态。实地调查活动结束后,成员们进行了资料的查询,并将校园内所调查记录的植物与《诗经》中所提及的植物进行重合度比对分析,制出南农校园——《诗经》植物表。在进行多次线上会议并不断协商改进后,团队成员们最终确定了以大豆、荷花、锦葵、苍耳、梅花、芦苇、桑、梧桐、竹、柳十种植物作为后续科普课程及相关推送的主要主题。
线上科普,构造科普课堂新模式
7月14日起,植物保护学院“植暑于此,风雅成颂”科普调研团团队成员顺利剪辑、制作并推出了以“觅芳华成诗半步,邀炎节植遇几许”为主题,诗经中的植物——大豆、荷花、锦葵、苍耳、梅花、芦苇、桑、梧桐、竹、柳的十个系列科普视频,并在“南农大植协”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宣传以及推广,累计阅读量达千余次。
于此同时,经过多次会议协商,团队决定制作以“诗经中的植物”为主题的多种植物科普海报,旨在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走进大众科普,在推广常见植物基础知识的同时,借助《诗经》浓郁的文化底蕴于无形中提高大众文化自信力。团队成员在家乡积极进行诗经植物科普活动,充分利用科普海报、视频、音频,对于所含该植物的诗经篇目、篇目背景及解析、植物基础常识、文化典故等多方面知识进行讲解,以轻松诙谐的方式向大众传播知识,让更多人领略到身边的自然之美、诗意之美。科普组的同学们分工明确、积极配合,保证了极高的完成度。视频、推送及海报所用文案,均由资料收集组的同学通过查找文献及资料后获得,并交由文案编写组的同学进行统一的集中汇编、加工创作;海报所用图片素材均由美工组的同学进行绘制并扫描上传,合理排版后加入文字制成海报。在基础素材积累完毕后,最终经由视频制作组与推送制作组的同学进行科普视频、推送的制作。
走进社区,促进大小学生共成长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协会一直专注于推动科普课堂进社区活动,将大学生课堂与社区科普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发挥专业特长,提供便民利民服务的平台。自与张府园社区自2015年共建“小博士之家”植物医院以来,团队便定期在社区内开展植物义诊、科普课堂进社区等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团队成员走进张府园社区“小博士之家”,为张府园社区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诗经中的植物科普课堂。在课堂上,团队成员借助科普海报、视频以及在线下实践活动中所拍摄的植物照片,为孩子们带来了关于诗经以及诗经中植物的相关知识,带领他们将生活中处处可见的植物与诗经篇目中的描绘相联系。
“一方面,向小学生科普自然知识,描绘形色优美的生态画卷,能拓宽小朋友们的眼界,也能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种子,我们希望这颗种子慢慢生根发芽。另一方面,我们志愿者去担任科普课的主讲老师,也能检验大家的专业学习成果,更能让我们以专业服务社会,在真知实做中促进大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实践团队成员们表示。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 田雨晗 提供
“凝聚青春力量,助力美丽江苏”,通过实践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最终使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的落下了帷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通过本次实践,团队成员们明白了作为新农学子,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应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将本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自然科普进行有机结合,为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