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夏天,光盲之路计划再次起航,在南京等地展开一系列对盲人群体的活动,提供帮助,传递温暖。在活动开展期间,志愿者对盲道的建设和使用情况调研考察,另外,为了更真实的理解盲人的感受和了解盲人的需求,志愿者们对个别盲人以及当地盲协负责人进行了采访,从他们的口中了解盲人真正的处境和需求。
7月2日、5日,志愿者们在南京市江宁区的各大天桥和地下街道进行调查。志愿者们发现,江宁区大型的街道都设有盲道,大部分的盲道都在范围内,无遮挡物,但有时盲道还会被排水板之类的阻断。在路上,志愿者们还观察到有人在盲道上骑行。
实践期间,志愿者们按照计划的路线逐一测量了地下通道、天桥和公交站并拍下照片,发现许多天桥和地下通道根本没有设提示盲道和行进盲道。三天后,志愿者们再次展开盲道扫雷的行动,前往两个公交车站和一个天桥,并发现公交站盲道铺设率普遍比天桥要好,雷区数量较少,美中不足的就是部分公交站在靠近车站牌的地方未设提示盲道。
之后,志愿者们对八位盲人进行了采访。第一位是盲人推拿师,从他们的讲述中,志愿者们体会到了他们的辛酸与无奈,同时也能很直观的感受到,盲人们都希望尽量减少对身边人的影响、用自己的力量过好自己的生活。在对其他盲人的采访中,志愿者们还了解到,盲人们希望日常生活中的帮扶能够少一些形式内容,多一些实际帮助,比如帮他一起买菜、就医。同时他们表示对与他们相关的志愿活动十分满意。还有人反馈希望盲道上不要有障碍物,也最好不要有积水,避免打滑。
此外,志愿者们还联系了盲协负责人,由于还在出差,所以对他进行了电话采访。负责人对盲协日常工作、盲道改进、盲人出行等做出了详细解释,他对志愿者们的志愿活动也提出了期望。同时,他说:“残疾人想融入社会,除了公众的帮扶,残疾人自身也要提高素质、努力学习、克服缺陷,怀有感恩的心。”还提到,形成“助残扶残”这种社会氛围一时半会是很难实现的,仅靠一些短暂的社会志愿活动其实很难有效的改善盲人的生活,需要全民都能形成助盲的这种意识、真正的为盲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比如组织盲人出行、帮盲人阅读书籍、给盲人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经过这次的盲道扫雷活动,志愿者们感受到了南京这座城市对于盲道建设的重视,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志愿者王旭表示:在这几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南京对于盲人群体的善意。我也可以感受到盲人对于被播撒善意的积极反馈,比如对于志愿者的尊重。希望这股善意能在社会中成为溪流,从而真正地滋润到每一个盲人。
帮助盲人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这件事,实际上任重且道远。光盲之路的延伸不会停止,盲人的世界里总是被黑暗笼罩,我们希望可以成为照在他们心上的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