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南大学“56度中南”民族团结实践团、新疆伊犁州新源县委、特克斯县委的支持与指导下,为弄清哈萨克医学的行医现状及未来发展状况,7月31日中南大学“56度中南”民族团结实践团来到了新疆伊犁州新源县、特克斯县调研当地哈萨克医学的发展情况,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线上调查。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唐加勒克纪念碑前合影
哈萨克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在千百年的游牧生活、生产和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预防、医疗卫生的知识,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哈萨克民族传统医药文化。哈萨克族称之为“奇帕格尔”(即哈萨克医学、疗学),由于近年来西医的推广范围不断扩大,哈萨克医学传承医生不断减少且自身改革发展较慢,哈萨克医学文化的传播范围有限等原因,哈萨克医学也面临着传承危机。因此保护和发展哈萨克族医学,对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团由指导老师帕提玛·柯孜尔亚带队,团队的成员来自不同学院、年级和专业,秉承着有责任,能担当的原则组成一支各有所长,积极投身实践调研的团队。实践团力图通过线上线下调研、文献综述等方式,了解哈萨克医学当前的情况,寻找哈萨克医学衰落的内外部原因,同时借助网络,为保护传统文化助力。
线下调研环节中,实践团成员沙牙·阿得克去往伊犁州博物馆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观游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重点参观了新疆民族风情展览,通过文物、蜡像、民族生活场景深入了解哈萨克民族文化,学习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先进经验。同时参观了伊犁州博物馆直播平台,学习伊犁州网络直播平台成功的宣传经验为线上宣传哈萨克医学文化做好功课。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伊犁州博物馆直播平台参观
其它实践团成员分别去往新源县和特克斯县走访哈萨克医生进行实地调研。特克斯县实践团成员去往几位哈萨克民间医生的诊所及家中,在与民间医生交流访谈中了解到哈萨克医学流传下来的独特疗法,其中正骨、接骨疗法帮助了很多不慎从马背上摔落的牧民,民间医生的存在让受伤的农牧民能第一时间接受到正确的治疗,不会为了去市区医院看病而耽误最佳治疗时间。民间医生自创的伤寒药可以很好的应对牧场大风寒冷天气引起的流感、发烧等,为牧民们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实践团成员还了解到了民间医生的从医经历及对哈萨克医学未来发展的展望。一位民间医生表示,希望自己的这个手艺能够有人传承下去,不想让民族文化的瑰宝衰落下去。新源县实践团成员去往新源县中医院及已退休哈萨克执业医师家中采访有医师资格证的哈萨克医生。在新源县中医院骨科执业医师的讲解下了解到他的求学经历、哈萨克医学的总体发展和在西医和其他民族医药冲击下哈萨克医学面临的学术及传承危机。骨科医生表示每年有很多脱臼、骨折的患者慕名来找到他,他通过哈萨克医学和后来学习的西医知识在不打石膏、不做手术的情况下能够治愈患者,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他还表示希望传统哈萨克医学能够跟西医知识一起各取所长被用到现实医疗情况之中,对患者来说一定是更大的帮助。
图为哈萨克民间医生给实践团成员展示正骨疗法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哈萨克执业医师交流
在线下调研的同时,成员们积极开展线上调研。网络问卷具有技术成熟,制作收集简单的特点,因此实践团在线上调研环节中设计了一份哈萨克医学调查问卷。问卷以哈萨克青年为切入口目的是为了了解哈萨克医学在群众中受了解程度及认知程度。问卷数据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以实践团队成员朋友圈为中心扩展至新疆各个地区,力图使调查对象多样化,问卷成果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在回收200份电子问卷后,实践团成员及时分析各题目的填写情况,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收获的关于哈萨克医学发展所遇到的难题和给出的建议方面整理了电子访谈资料发送至公众平台传播。
哈萨克医学调研宣传实践仍在进行中,实践团成员在实践中了解到哈萨克医学发展现状及其困境,也充分感受到了近几年来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工作的重视。少数民族医药文化作为少数民族的瑰宝,是每个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的时间中实践团将会持续、深入关注,将这一份工作用力、用劲、用情、用心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