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山东曲阜调研团于8月1日至10日开展“百年潮涌,红韵齐鲁”专项寻访活动。成员们一同探寻曲阜——东方圣城的红色基因,追寻党的足迹,学习并传承党的红色精神。
团队在曲阜多处开展实地调研活动,从书本走进现实,队员们一步一个脚印揭秘曲阜红色文化,感受那一段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带着对历史最真挚的回望去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8月1日,成员们来到了活动的第一站——曲阜革命陵园,成员们拾阶而上,望向刻有“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的纪念碑,恍惚间,队员们好像看到,在满目硝烟中,在被炮火遮住的青天白日,一声号角,一声冲,一声杀,无数战士冲向硝烟。在陵园里我们偶遇了一个少年营,教官们神态庄重在烈士陵墓前鲜花、致敬,孩童一声声稚嫩、整齐的“敬礼”声响彻在肃穆的陵园,这可能便是对那段峥嵘岁月最好的回望与传承,让中国人从小就浸润在红色文化之中,才能不忘记,不辜负。
(图为团队在烈士陵园前的合影)
(图为团队偶遇少年营)
8月3日,成员们去往活动的第二站——曲阜市石门镇黄沟村,张旭书记、马斌(曲阜董家庄现黄沟人)、孔繁生(曲阜董家庄现黄沟人)于1938年6月,建立了曲阜县农村第一个中共党支部-董家庄支部,自此共产党在这里诞下火。成员们漫步于红色长街,一幅幅伟人画像和重大事件的彩绘像一部无声电影一样将历史重新展现在我们眼前。年轻一代就应不忘艰难岁月,记得住乡愁,永远怀着最简单最广大的期盼,与千万同胞一道,永远在路上。
(图为团队成员瞻仰曲阜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纪念树)
(图为团队在红色文化彩绘街起点的合影)
8月5日,成员们来到了活动的第三站——曲阜城南孟母林,那里埋葬了川军127师757团的15名烈士,他们是在小雪伏击战之后撤退过程中和日军增援部队遭遇作战而牺牲的。川军45军127师757团陈九章营成功伏击并击伤日军指挥官少将旅团长的战绩,在当时没有得到足够的宣传和表彰,直到近80年后才得到证实。
为什么要去寻访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八路军战士们相信中国共产党可以带着中国人民走向复兴,他们心中无一不憧憬着富强独立自主的新中国,看着满目疮痍的祖国山河,看着日益嚣张的日本侵略者,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前仆后继,用钢铁般的意志用人肉建起一座座堡垒,驱赶侵略者,只为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份信任,这份深情,纵斗转星移,亦不能被忘记,也必不会被辜负!
(图为团队在孟母林前合影)
8月7-9日,成员们去往了活动的最后一站——孔府、孔庙、孔林,八月份的三孔,游人如织,苍劲的树干、斑驳的砖石,处处彰显着其悠久的历史。殊不知,在奎文阁这古老建筑的背后,此地还曾是华东野战军曲阜会议的旧址。1948年9月,济南战役刚一结束,华东野战军挥师南下,集结在临沂、邹县、滕县、济宁、兖州、曲阜一线。1948年10月5号,华野前委再次进驻曲阜召开前委扩大会议,部署即将进行的淮海战役。可能是千百年来沉淀的文化底蕴冲淡了这份惊心动魄,站在院内,耳边好似传来千百年前文人书生的诵读声,又好似夹杂着深夜里一群历经风雨的将军在煤油灯下商讨着作战计划的争论声,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夙愿即将开启,淮海战役终在无数百姓的小推车下实现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
(图为团队在大成殿前的合影)
(图为团队在杏坛前的合影)
峥嵘岁月几多求,漫漫征程不倦求。当我们走过一个个红色文化基地,看着一张张泛黄的革命照片,抚摸着一件件破旧的老物件,听着一段段动人心魄的往事,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感慨于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团结一致,惊叹于革命先烈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敌人殊死搏斗,更是折服于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在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时代,百折不挠,坚决驱除外敌,光复中华,还赞叹于老百姓们从未折断中国人的傲骨,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
“峥嵘过去已经彪炳史册,璀璨当下正在不断延伸,光明未来需要踏实开阔”新的时代考题早已给出,笔也传到我们手中,未来三十年,我们这一代将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延续红色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得新的成就,不负韶华,不负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