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了悠久岁月的洗礼和人文的考验,它们是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能量。为深入了解潮州非遗文化,2022年7月7日,广东海洋大学季夏铸潮魂团队从湛江历经六小时,中间因为茂名暴雨的原因又推迟了三个多小时后,千辛万苦来到了潮州 ,实地感受当地非遗文化继承与弘扬。团队第一站前往潮州牌坊街进行实践学习,观察其发展成就。
牌坊街史话与新貌
据黄梅岑先生《潮州牌坊纪略》载:“牌坊,传说可上溯唐宋,初以木建,形似‘乌凹肚门’。” 潮州城历史上是粤东的政治中心,州、路、府治所在,达官明吏多集于此。入宋以后,人材辈出,人文荟萃,因此明清二代,在潮州城建立众多牌坊。牌坊街特色建筑是中西合璧的骑楼,矗立的23座中式明清石牌坊与两侧南洋风味的骑楼互为映衬,明末清初引入具有南洋建筑风的骑楼建筑,形成中西合璧的独特侨乡风貌。随着时间的推移,潮城尚存的牌坊因年久失修,出现松动和伤损,加之内容又属"为封建士大夫歌功颂德",因此一次偶发的突然事故,导致整个牌坊群的毁灭。据团队上网调查,1951年,当时尚存的19座石牌坊因阻碍交通、废坠伤人而被悉数拆除。
1986年12月潮州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后,随着专门机构名城办的建立和人们对历史文化认识的提高,修复牌坊街开始提上议事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和海内外乡亲的热心支持下,从2004年开始进行规划设计,同年9月正式奠基;历2年的施工,至2007年底基本完成
牌坊的安装、验收、并继续进行两侧骑楼的修复和铺设石板路面。此次修复的古牌坊共22座,其中太平路20座,东门街2座。实践队员通过对牌坊街的实地考察和网络资料的搜索查阅,大致了解了牌坊街的史话与新貌。通过对牌坊街的观察和采访当地店家,队员们得知,牌坊的存在和修复,让潮州这个偏远的小镇得以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找到立足的基点,拉近当地经济和文化结合发展。
非遗、美食与牌坊街的融合
潮州牌坊街位于古城中心,是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特色小吃等为一体的文化古街,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在实践期间,团队在牌坊街附近找了民宿登记入住,方便节省路途的时间。在观察过程中,队员们最大的印象就是牌坊街骑楼的店铺大多围绕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开设,例如潮绣、手拉壶、陶瓷、工夫茶等,尽管店铺很多,但各家各户总有游客前往购买,这种聚集的效应无疑形成整体的推广,让团队第一眼就能了解到当地的特色非遗。
除了非遗的选择,牌坊街还提供许多潮式美食满足游客。比如潮州三宝、牛肉火锅、粿条、甘草水果,油柑汁……团队成员也就近选择了当地有名的蚝煎小吃店,在店家的倾情推荐下点了一桌特色美食,进行美食的探究。
非遗薪火相传,美食秀色可餐,为潮州这座牌坊街增添了一笔有一笔的光彩,为潮州这座古城渲染了一层又一层的浓墨。
牌坊街独特的“守护神”
团队在实践过程中观察到,各家各户几乎配备着一只到两只猫狗,起先并无太在意,直到后来慢慢地发现街上几乎随处可见这些动物。询问民宿老板娘后得知,这也跟牌坊街建筑有关,因为牌坊街的房子大多是老屋子,一些住宅已经没有人居住了,所以不可避免地会滋生一些虫鼠,但是一条街上也很多人打开门做生意,很注重卫生,也比较避讳虫鼠的来往,所以每家每户都会养猫狗以防虫鼠,营造更好的环境,也间接地与牌坊街这座古城相呼应,更有典雅与喧闹相结合的韵味。
团队与牌坊街的故事
团队最终来到一处居民楼顶楼,从高处俯视整个牌坊街,以达到将23个牌坊都摄入一张图的效果。幸运的是,团队刚来到楼下便遇到了顶楼居民的住户,他们也十分好心地给予我们顶楼的钥匙,让我们上前拍摄。从开门的阿姨那里了解到,这个顶楼也是很多专业人士及其游客寻觅拍摄角度的一个最佳位置,因此顶楼有许多被踩空的地方,提醒团队要注意脚下的路。团队也在顶楼上一览整个牌坊街的光景,一种震撼留在心中,记录在眼里。随后,负责相关工作的同学在顶楼收集好素材后,大家就返回民宿休息。
通过这次的实地观察,让团队更深入了解到牌坊街不仅是潮州古城历史的一个名片,也是千万个非遗保护点的缩影。另外,每一个古城恢复与繁荣的背后,必定少不了政府及其人民的重视与关心,其中与现代化发展相结合是大势所趋。潮州古城就是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还拉动了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