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7日,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团委星夏队的支教老师们带领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和兴宁市实验学校的初一学生在线上顺利开展《数说生活(天文与地理)》、《数一数二》、《车票旅行记》、《蜘蛛结网》等课程。老师们认真讲授,引导鼓励,参与的同学们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上午9:00,第一门课程《数说生活(天文和地理)》正式开始。周垚老师通过介绍一些常见的天文现象展开课程,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索兴趣。
图1《数说生活(天文和地理)》课堂上,周垚老师讲解常见天文现象
老师从天圆地方到日心说详细介绍了天文学说的发现历程,并讲述其核心观点。讲述完毕后,老师通过课堂小问答来帮助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认真思考,积极发言。随后,迎来了课堂的第二部分——地理,周垚老师首先以与太阳有关的常见成语引出圭表和日晷,同时为同学们补充回顾了地球和太阳的运动规律,讲解了太阳直射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在课程的最后,周垚老师留下一道课后思考题,鼓励同学们自主探索宇宙奥妙,感受数学的趣味。
感受文化魅力,了解数学进制
第二门课程《数一数二》于9:50拉开序幕。课堂上,陈捷轩老师首先向同学们抛出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由此引出课程内容。同学们通过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回应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随后,老师借助扔豆豆的课例,向同学们解释了十进制、六进制和二进制的进位规则。同时,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其内在联系,老师向同学们详细演示了二进制和十进制的相互转换,同学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对进制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框架
。
游兴宁,赏文化
上午10:50,彭晓琪老师与钟芷欣老师带领大家开启了《车票旅行记》课程。《车票旅行记》课程带领梅州兴宁的同学们坐上了游历家乡民俗与地理风光的大巴。
课程第一部分,老师以做旅游攻略的形式向同学们分享了岭南文化、兴宁的风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蕉岭竹编工艺、兴宁花灯、根雕等。随后,老师介绍了兴宁人春节的一些传统习俗,并具体从春节流程、特色食物、特色活动等方面展开介绍。同学们认真聆听,深入课堂设定,积极回应老师。
图3《车票旅行记》课堂上,钟芷欣老师介绍兴宁春节环节
紧接着,老师结合梅州兴宁地图带领同学们“亲身实地”旅游,通过大巴车车票形式前往各个景点,向同学们展现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同学们认真欣赏,在有趣的课程之旅中增进了对兴宁以及岭南文化的了解。
最后是旅行游记分享环节,老师与同学们共同制作宣传册,其中老师制作了宣传册模板,同学们参与了对景点和民俗文化宣传语的撰写。通过制作宣传册,同学们增强对家乡文化乃至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知家乡、爱家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发自内心地坚持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此次课堂中,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家乡风土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在课程中增加了民族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希望文化深沉、持久的力量一直伴随在同学们的身旁。
探蜘蛛结网,制思维导图
下午15:00,由黄珊萍老师、孙佩珊老师主讲的第一课堂最后一节课程《蜘蛛结网》顺利开始。
黄珊萍老师通过提出问题 “什么是蜘蛛网”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随后介绍蜘蛛网的两个性质,引出思维导图的话题。为了帮助同学们对思维导图有更深的认识,老师进一步向同学们讲解了思维导图的重要意义,并展示了思维导图的八种类型以及常见的思维导图。同学们在浏览思维导图图片的同时,感受思维导图的魅力,并且积极参与互动,踊跃回答老师抛出的问题。
随后,老师对思维导图的制作流程四步走进行详细讲解,加深了同学们对思维导图制作的了解。紧接着,老师抛出三选一练习题,指引同学们在课堂进行及时练习,紧跟老师上课节奏。在课堂中不少同学提交了自己的优秀作品。
课堂接近尾声,老师带领同学们再次运用思维导图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进一步展示思维导图的妙用。
夏令营第二天的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天文旅行扩眼界,数制结网拓思维”贯穿这一天的课程,同学们不仅亲身体会兴宁的风景、了解兴宁的传统习俗以及感受当地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不局限于身边事物,加深了对天文、地理的了解;《数一数二》课程让同学们了解进制,带领同学们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最后在《蜘蛛结网》中,老师带领同学们深入学习思维导图的制作。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天的课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将实干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