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圩镇,位于合肥东南“上风口”,东临南淝河,南濒巢湖,土地肥沃,盛产粮食、蔬菜、林果等各类农副产品,古有“合肥粮仓、鱼米之乡”之称。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探究十九大以来大圩镇的发展成就以及当地的葡萄特色产业,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赴大圩镇调研生态农业建设实践小分队”于6月22日前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深入葡萄种植、销售基地及周边地区开展实地调研,与当地机构负责人、种植农户进行访谈,重走大圩脱贫致富道路,为推动产业振兴,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在乡村发展中贡献青年力量。
深入果园实地,调研产业发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6月23日,实践队前往大圩葡萄种植园,在园区负责人的带领下开展实地走访。大圩镇位于巢湖之滨,四季分明,雨量适中,适宜种植葡萄。据实践队了解,今年大圩葡萄种植面积约1.1万亩,拥有30多种早中晚优质品种,总产量约1.5万吨。目前夏黑、甬优、巨峰、沪太八号、阳光玫瑰等品种陆续上市。随后,实践队进入培育大棚,观察葡萄生长状况,辨别不同品种,参与采摘活动。目前,大圩镇以“数字乡村”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集约化种植。葡萄也成了很多水果商家的首选,园区负责人介绍,“现在市面上葡萄销路好,新品种葡萄还没完全上市,就已经有不少企业和我们预订了。”
(图为实践队在果园观察葡萄生长状况。周静摄)
走进农户家庭,探寻生活变化
6月25日至26日,实践队深入农户家中,与农户亲切交谈。团队成员来到王家葡萄园,此时园主王阿姨正在整理近期葡萄销售订单,随后实践队对王阿姨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实践队了解到,王家葡萄园今年葡萄收成较好,每亩产量约两三千斤,一斤的销售价格约为6到12元,基本能实现多产多销。“现在葡萄可以在网络上卖,不愁卖不出去,不像以前收成好,却因为没有销路,葡萄都烂在手里。多亏了政府的大力扶持,我们的生活才越过越好。”王阿姨满脸笑意地说道。据悉,除了葡萄的正常销售,当地农户平日里也会种植南瓜、豆角、茄子等农作物或者制作葡萄相关的农副产品进行售卖,拓宽收入来源。
(图为实践队在农户王阿姨家中采访。周静摄)
集中总结讨论,提出可行建议
近年来,大圩镇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始终坚持以“葡萄”为核心,集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人文建设为一体的绿色产业模式,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大力发展葡萄产业。通过连续举办葡萄文化旅游节,提升大圩葡萄知名度,拓宽葡萄销路,大力发展“飞地”经济,让“致富果”成“振兴果”,助推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经实践队调研,大圩镇的发展仍存在其局限性,应在后续发展中逐步克服完善,大圩的乡村振兴仍在路上。
为期一周的调研活动结束后,实践队汇聚一处进行调研数据、文案整理,分享调研经历和心得体会,集中分析大圩生态农业建设成果以及葡萄特色产业发展现状,根据调查获取的居民满意度情况,为大圩镇未来发展规划提出可行性建议,助力产业振兴。
(图为实践队在培育大棚前合影。周静摄)
实现乡村振兴是一场接力赛,需无数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投身乡野,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七天的驻村实践让团队成员立足大圩生态农业发展现实,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而成员自身也在此次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及综合能力,与大圩共同成长、进步。在未来,大圩镇会继续以葡萄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坚持集休闲、娱乐、采摘、体验为一体的综合经营模式,谱写乡村振兴伟大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