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桥梁建设得到了相应发展,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我国大跨径桥梁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最辉煌的时期,一大批结构新颖、技术复杂、设计和施工难度大和科技含量高的大跨径桥梁相继建成。桥梁建设的巨大成就,是民族复兴阔步向前的重要标识,也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鲜明体现。为此,南京农业大学“‘桥’见中国,‘智’见未来”实践团开展了桥史探索实践活动,通过搜集桥梁资料并对桥梁进行实地考察,体会中国桥梁的迅速发展以及其中体现出的中国速度、中国品质和中国力量。
一、访桥梁踪迹,赓续红色基因
为探寻中国桥梁的历史踪迹,团队成员依照从建国开始至今的时间顺序,寻访了成都九眼桥、兰州银滩黄河大桥、长沙橘子洲大桥等25座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桥梁,地理范围覆盖杭州、桂林、成都等共计22座城市。
实践团经过几天的准备和查阅资料后,基本掌握了各个桥梁的建成时间,长度,建设历程等基本信息,随后展开访桥活动:
- 对访问的桥进行了全方位的参观和照片拍摄,从客观实境下对本次实践的桥梁——进行细致入微的了解;
- 在被访问的桥梁旁录制了介绍桥梁的视频,将之前线上对桥梁的了解与实物相融合,并转化为视频成果,以方便他人了解;
3.走访周围街道,实地感受桥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保留的文化气息,品味各个桥梁在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流露出的时尚魅力。
4.走访南京钢铁集团进行企业参访学习,通过实地参观了解桥梁背后的建设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实践团持续进行实地调研,整理实践成果,通过中国的典型桥梁深切感受红色基因的传承,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二、体验桥梁魅力,构建时代形象
团队成员深入挖掘了代表性桥梁的桥梁结构、建设难度、桥梁历史以及研究价值等方面内容,运用信息化处理方式,采用C4D软件搭建了桥梁模型。团队成员仔细研究了桥梁的建筑设计,包括整体布局、结构特点、设计参数等,从而准确地构建出与实际相符的桥梁模型,并将桥梁模型在与实际契合的基础上进行美化,使模型更加美观,特点更加鲜明,也使观者更加清楚地体会到中国桥梁的气势磅礴、巧夺天工。而针对于不同的桥梁特性,团队成员分别使用了不同的方式进行建模,保证“因地制宜”,做到细节上的“细致追求”,结构上的“分毫不差”。
三、挖掘桥梁价值,探究发展模式
自活动筹备阶段,团队成员就当下现有的桥梁信息相关的网站来看所达到的宣传效果欠,对此团队最终选择以搭建网关内容站的形式展示桥梁的故事、历史、价值、意义等相并实现桥梁模型的在线展示,以实现“互联网+·中国桥梁”宣传布局的索。同时,队成员尽可能的实现准确性、真实性、推广性、具体性展示与宣传桥梁包括历史故事在内的相关信息。
四、品鉴桥史文化,传承厚重底蕴
中国现代桥梁奠基人茅以升说过:人的一生,不知要过多少桥,在桥上跨过多少山和水,欣赏过多少桥的山水色,领略过多少桥的诗情画意。无论在政治、经济科学、等各面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桥梁作用。
实践团队前往大桥社区开展了有关中国桥梁、中国桥梁史的宣传活动,向社区居民和儿童普及了中国桥梁的历史。
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注重引导与互动,借助展板、小游戏、故事宣讲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与探索能力,通过团队拍摄的视频、搭建的网站、组建的桥梁建模等相关内容,向社区群众显示了“互联网+中国桥梁史”的魅力。
中国桥梁连接着历史和现实的非凡跨越。几千年文明进程留下了大量堪称经典的桥梁艺术品,如赵州桥、卢沟桥等。到近代,由于国力衰弱,桥梁建设也逐渐落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桥梁重新焕发生机,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一座座大桥飞架南北。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桥梁更是厚积薄发实现跨越,不断摘取世界桥梁行业的桂冠。
针对中国近现代的桥梁历史,团队成员探索出这样一种将中国桥梁的奋斗史和数字化、互联网结合的方式,这是南农学子将自身专业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更是一种对中国精神的宣传,对中国奋斗精神的向往,展示青年人特有的青春活力与奋斗精神,也激励着团队成员更加地努力奋斗,积极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