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连心桥,探索政企合作新路子
6月30日,两岸共“竹”梦实践队前往福建竹育日用品有限公司参访。作为一家台资企业,福建竹育日用品有限公司于1974年在台湾成立,1991年在漳州角美设立分厂,主要从事竹剑以及竹制品的生产制作及销售。
图为实践团队和竹育公司员工的合影
两岸共“竹”梦实践队员跟随工作人员参观了竹剑制作的流水线全过程,现场了解了竹子的选择运输、打磨修剪,称重检查。"竹剑的制作是一个对于质量要求较高的过程,做一支竹剑要经过选材,烤火,定型,打蜡等20多道工序,重量要控制在410克--480克之间,一条生产线大概需要10-12人。不管是对于竹片的重量,还是竹片的缝合程度,我们都有严格的要求。”工人如是说道。
图为实践团队队员听员工讲关于竹剑的知识
谈到公司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时,竹育公司执行董事沈威赋先生说:”日元的贬值而导致的亏本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挫折,更大的挑战是如何实现公司健康持续地发展。“目前,竹育公司和漳平市新桥镇政府正在合作生态文旅项目——百竹园,正在逐步完成由单一的竹剑制造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转型发展,这也是个机遇。
图为实践团队和沈总、击剑老师的谈话
近年来,漳平市不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对台工作的决策部署,持续打响农业品牌,着力深化闽台农业领域交流合作,落实落细各项惠台政策,带动了漳平当地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7月4日,两岸共“竹”梦实践队伍前往龙岩市漳平市新桥镇,实地调研台资企业竹育公司即将落地的生态文旅项目——百竹园。百竹园项目由竹育公司在2020年提出,于2021年正式开始实施。
公司计划是先扩大竹林种植面积,发动新桥村村民进行竹子的种植,拉动地区就业。未来将融合第一,二,三产业,以竹文化为载体,发展与竹子相关的旅游产业,将旅游与运动健身相结合,开发竹林步道,赛道等景点。
与此同时借助两岸的教育资源,开展两岸教学实践活动,将竹旅游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通过建立竹博园,百竹园等富有文化气息的景点,将观光与竹文化的传播相结合,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产业,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新桥镇的李清标书记说:“希望等项目落地后,人口可以回流,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如果我们竹林建好了,那意境是非常好的,清幽,就像是卧虎藏龙的那片竹林一样。”李书记毕业之后就回到家乡永福镇,一直深耕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当地居民
铺就致富路,推动闽台合作新发展
7月5日,两岸共“竹”实践队伍来到漳平市永福镇。永福镇以“樱花+茶园”为核心发展发展农业文旅,是台商、台农个体投资最密集的乡镇。
来到台品樱花园,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和我们介绍,“我们‘永福’ 叫永远幸福,你如果到永福来踏青,走在樱花梯道,头上都是大红花,代表鸿运当头,大吉大利,大发展,旁边又是绿油油的茶树,代表生气蓬勃盎然有活力,所以走在樱花梯道,一整年的好兆头全部取得。”
在鸿鼎茶叶,实践队伍跟着工作人员参观完台湾高山茶的制作全流程,听鸿鼎茶叶的董事长李志鸿先生分享他的创业故事, “我们台农弟兄当前在大陆发展农业是以高优精致农业文旅为主,它具有投资周期长,成本回收慢的特性,需要有政府的惠农政策和银行的贷款配套支持,才可能做优做大做强,所以我们台农弟兄非常感谢政府。 ”
中国政府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出台颁布诸多的惠台惠农的优惠政策,让台湾农民弟兄可以安心的投入,全力的发展,可以为实施乡村振新战略带动三农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也可以为促进两岸农业文旅的兴旺发展营造良好态势。
“所以我们台湾弟兄非常感谢各级省委政府,各级的党委政府,支持有力,政策到位,为台湾农民弟兄解决大量问题,在此我们的台农弟兄是心怀感恩的。”在李志鸿先生的带领下,台湾茶农抱团发展,助力永福打造‘大陆阿里山”,开启了两岸农业合作的一片新天地。
图为李先生谈论自己的创业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