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农耕文明,感受黄河文化
黄土大地孕育的农耕文明是黄河文明长盛不衰的根基,也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奥秘所在。为讲好黄河故事,让更多海外学子感受黄河文明的源远流长,2022年8月19日至23日,山东大学“黄河颂”团队以农耕文明为主题开展小学、初中、高中版系列课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炎黄子孙依黄土而生,傍黄水而长,黄河流域的各类文明绵延不断。为此,团队成员以农耕文明为核心内容,旨在通过系列课程让海外学子了解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演变过程与发展历史,最终培养其对农耕文化的热爱之情。
课堂之初,团队成员以有关农耕文化的诗词导入课程,在讲解这四首诗词含义时为学生系统梳理农耕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让学生在了解农耕文明发展过程时体会其中蕴含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深入理解农耕文明的底层内涵。
在介绍农耕文明对黄河流域的影响时,团队成员从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讲解。首先,农耕文明造就了大一统的中华文明。兴建水利设施需要不同部落的人群紧密合作,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则最能满足农业发展对社会稳定的需求。其次,农耕文明造就了务实、保守的社会风尚。简单重复、稳固闲适的农耕生活方式,使得黄河流域的先民们笃信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再者,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极大丰富了百姓的饮食,如陕晋地区的羊肉泡馍、齐鲁地区的杂粮煎饼、河洛地区的鲤鱼焙面等等。最后,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这块丰美的土地上,用辛勤的劳作不断改善生存环境,改良生产工具,培育了丰富的农作物,总结出了完整的农业生产经验和理论,创造了辉煌的农耕文明。
在设计本次课堂时,团队成员先从国家层面定位农耕文明在中华文明中的核心地位,让学生在学习时首先形成整体概念,接着从社会、生活角度进行讲解,并且结合上次有关黄河美食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更易理解接受。最后再回到文明层面,学生在前三个方面的基础上能够更准确的感受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博大精深,培养后续学习农耕文明的兴趣。
课堂最后,团队以二十四节结尾,通过朗朗上口二十四节气歌调动大家的兴趣,感受农耕生活中形成的文明成果。经过此次课堂,团队收货颇丰,在弘扬黄河精神和保护黄河文化的同时将黄河文化传播给海外学子,为宣传黄河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贡献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