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追寻红色记忆,重温红军长征精神,8月26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暑期实践队来到实践活动最后一站——毛泽东故居“何屋”、于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传承伟大先辈的奉献精神,汲取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
伟人故居背后的初心
典型的客家民居,融入了红色基因,传承至今。实践队步行来到毛泽东同志旧居,建筑古老的沧桑感仿佛在诉说,长征前夕这里的每一个故事。大厅四周墙上悬挂的图片展,记录了赣南省委、省苏筹粮筹款、扩红调夫的工作,从人力物力支援红军架设浮桥,从各方面保证了红军胜利出发长征。
来到毛主席房间前,实践队发现,无论是叶坪旧址群、沙洲坝旧址群,还是兴国潋江书院,毛泽东的居所永远是保持着朴素无华。毛主席来到这里,不辞劳苦地调查、观察敌情,病倒了,仍旧坚持翻阅文件。他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主持召开了贫苦工农座谈会、检查与指导了赣南省苏维埃政府的工作,获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所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身体力行扎根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从实际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才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最终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16356”背后的意义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怀着沉重的心情,实践队来到于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全体成员先向大厅烈士铜像行三鞠躬礼并默哀,以表达对英雄先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随后讲解员通过文字、图表、实物、油画、照片、塑像等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于都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不屈不挠、前仆后继、浴血奋斗的壮烈场面。
整个参观结束,实践队才明白大厅顶上“16356”这串数字代表着什么。这组数据不仅代表着于都为革命献身的烈士总数,还代表着一个民族永远的记忆,它铸就一个民族信仰的丰碑。在于都以长征、红军命名的学校、街道比比皆是,长征精神与红色基因,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血脉里流淌。“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砥砺奋进新时代,不忘革命先烈的光辉伟绩,永葆奋斗精神,永怀赤子之心。
夜渡于都河背后的军民情
长征出发地纪念碑庄严而威武,呈“双帆”造型。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苏区人民的真情大爱和对革命前辈的无限敬仰,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敬献花篮。如今,花篮仍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也同样印在来参观的每一位队员心中。纪念碑前立着一面党旗以供瞻仰,实践队全体成员在纪念碑前宣读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队员们的声响回荡在广场上,字字铿锵。
走进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追寻红军长征足迹,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旧物无不承载着红军战士们当年战天斗地的峥嵘岁月。实践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回顾长征出发前于都的情况,长征出发的背景,长征出发时的场景.....在讲解中,实践队穿梭在“30万人于都人民保守一个‘天大的秘密’”“老俵拆瓜棚煮南瓜汤”“曾大爷捐寿材”“一件羊皮袄”“一艘渔船”的故事中,感慨珍贵的情谊。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陆定一长征途中写下的《长征歌》,正是当年中央红军夜渡于都河,踏上漫漫征途的真实写照。宽广的于都河一路逶迤向西静静流淌着,她虽然没有黄河的气势磅礴,没有长江的奔流汹涌,但于都河却翻滚着鱼水深情。实践队站在“长征渡口”的石碑旁望向宽广河面,仿佛还能看到于都河畔扩红参军、借谷征粮、捐床送木、铺路架桥、安置伤员、编织草鞋、舂米声终日不绝的那些日日夜夜;仿佛还能看到出征那一夜,男女老幼从四面八方涌上桥头、涌向渡口,一杯杯茶水、一顶顶斗笠,也送不尽对红军的无限情义,红军战士凝望根据地的山山水水,依依惜别送行的战友和乡亲们。
军民鱼水情、苏区“二合一”,是红军和于都人民交付生命的信任和血浓于水的情谊。80多双草鞋,两颗五角星,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人民军队曾是一支打赤脚的部队。中国共产党是从于都穿着草鞋走完两万五千里,走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长征背后的“变”与“不变”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伟大的长征精神,始终是推动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长征出发地的人民,永远怀念着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永远想念着那支从这里出发的人民子弟兵。
实践队来到纪念馆最后部分,感受如今长征出发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2012年国务院对赣南老区出台了一系列特殊的帮扶政策,通过大力发展蔬菜、脐橙、油茶等扶贫项目,老俵们搬进了新村,住进了新房,路畅通,水干净,校园宽敞明亮,孩子快乐成长,新能源汽车科技实现了整车生产下线,稀土高科技企业也于去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可以说,这是赣南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老百姓受益最多的时期。
曾经,老俵们在炮火纷飞的岁月里,在善与恶的交锋里,把自己交给了他们最信任的人。现在,他们最信任的人给老俵创造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生活质量水平逐步提高的政权。从长征到新长征,从一穷二白到总小康,党与人民的情谊一直在传承,在中国历史上染上了属于中华民族独特的中国红!
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从毛泽东的“人民万岁”到习近平的“不负人民”,凝结的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宗旨“为人民服务”,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为人民谋幸福的目标追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信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伟力,势必会得到了最广大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实践队来到长征出发地,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于都人民对红军和党的支持,人民初心不能忘,长征精神也不能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现在是新长征,我们要重新再出发。新的长征路上,没有雪山沼泽,没有天险阻隔,但一样布满暗礁与荆棘。我们要用初心凝聚力量,用使命激发担当,才能在新时代新长征的路上不断攻坚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