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农学子三下乡丨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福农学子三下乡丨
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为响应国家号召,引导青年大学生走进乡村基层,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赴福鼎市学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一行13名师生于8月19日下午前往本次实践活动的第二站——佳阳畲族乡,领略乡村振兴的成果,学习成功经验。
在团委书记陈施施的陪同下,实践队首先来到了佳山村,陈书记细心讲解了革命老区佳山村的革命历史,从1935年开始,就有畲汉两族的村民陆续参加革命,一共走出了17名革命战士。虽然留存下来的革命遗迹不多,但红色革命精神一直激励着佳山人阔步向前。近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勤奋的畲族人民通过艰苦奋斗成功摆脱贫困,走向小康。佳阳畲族乡党委聚焦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通过探索“党建+”模式,以组织领衔、村干领办、党员领跑为抓手,将基层党建活力转化为富民兴村的强大动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当地按照“山海佳阳,多彩畲乡”的发展布局,因地制宜,助推旅游与农业、红色文化等多领域融合发展。实践队从中学习到了勤劳致富的思想以及在与畲民的互动中感受到了民族大团结的良好氛围。
结束了佳山的行程,实践队紧接着在陈书记的带领下又来到了临近的周山村。在周山村,实践队员们见到了周山村村书记,书记十分热情地向团队介绍了把红色文化教育由传统说教式向体验型、参与型转变的计划,目的是为了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书记带领团队一行人参观了红色革命旧址并且亲自讲解革命历史。千年古村周山村是中共鼎平县委诞生地、鼎平革命发祥地、闽东和浙南重要革命根据地,一批革命先辈曾在此战斗过。周山村人才辈出,得到乾隆皇帝敕封的,有五品同知1名、六品儒林郎2名、安人4名等,可谓显赫一时。当历史的硝烟远去,“红旗不倒”和“保家卫国”的革命精神世代流传,周山村人开始在“红土地”上描绘新蓝图。在革命年代,周山人民不畏反动派的围剿,在闽东地区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于1935年在当地开辟革命根据地 ,与敌人英勇斗争,用血与汗铸就了红色革命的丰碑。
紧接着来到了泰美茶镇,见识了白茶企业。陈书记详细介绍了从上世纪70年代计划经济开始,佳阳乡开荒种茶到2019年泰美茶镇正式接手茶园并以乡村振兴为主线,福鼎白茶为主题,涵盖茶园种植、白茶制作、茶旅康养、茶文化推广、茶销售服务的茶界全产业链企业,对泰美茶镇的茶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好贡眉,泰美制”, 泰美作为“中国贡眉之乡”龙头企业,勠力推广福鼎白茶珍稀品种——贡眉。贡眉之乡:千亩土茶园,万里贡眉香,享有“佳阳有佳茗,贡眉出佳阳”的美誉。 泰美茶镇坐拥佳阳乡千亩土茶园,这是福鼎最大的贡眉茶园基地。泰美茶镇在实施标准化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工业化生产和信息化管理,努力成为福鼎白茶标准化建设的典范企业,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品质稳定、价格公道的白茶珍品,让喝茶更放心、舒心、动心。
位于福鼎市东北部的佳阳畲族乡双华村,是宁德市畲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双华村民族文化氛围浓厚,是国家级特色村寨示范村。实践队员参观了畲族文化馆,为传承和保护畲族文化传统,该村近年来不断加强畲族文化馆的管理与提升,挖掘和保护了一批畲族特色器物,把畲族提线木偶表演同畲族物品展示相结合,丰富展示了内容。双华村的房屋以白色为主,非常具有民族特色,有的房屋外还画着美丽的图画,这些美丽的图画映衬着一排排统一规划、造型美观的白色住宅楼,成为了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对应“山海畲”元素,打造“绿蓝红”三条彩色产业带,让一方水土富养一方人,走出一条富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位于闽浙交界的沙埕湾海上渔村,迎来发展新契机。当地组织养殖户中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成立海上渔排党支部,以“党支部+党员+网格员+养殖户”模式,构建覆盖全海域的网格化管理服务新机制,实现海域共管共治。
此次佳阳之旅中,团队一行人深有感悟,从实践活动中学习与宣扬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大学生下乡为基点深入了解党史与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推动扶贫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