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为了促进基层老百姓的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党在基层下足了功夫。惠民工程体现在方方面面,为人民谋取福利。大力促进民生工程。2020级网络工程团支部暑期社会实践开展了惠民工程调查。 惠民工程方便了大家的生活、出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在经济建设、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人民生活水平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赢得了国人及世界各国的称赞。我出身于农民家庭,自小在农村长大,親经历着农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使家乡走上了发展富裕之路。 在教育方面现在的公办学校,不收取任何学费和学杂费,对于特别贫困的还会免除书本费,此外还有两免一补政策的出席。努力推进教育平等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上,而且学校的环境也有极大的改善,也引进了新的教学设施让孩子们能够更好更快乐的学习。 在出行方面也有一系列的惠民工程,之前的农村交通不便,出行非常困难,道路闭塞。一道下雨到处满是泥泞,现在有道路建设政策,以前的泥泞的小路再也看不到了,而且现在还建设了直通的公交车极大的方便了人民的出行。 在生活上,惠民工程也极大的关注留守老人的安全问题,有危房重建计划,以及光伏发电等等一系列工程,使得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又有一笔收入。 有如此多的改变,正是有益于我们党的领导。我们党的惠民政策正是温暖了我们的心。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涉及广大百姓和千家万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如今我国深入推进各领域改革,出台、落实惠民政策,意义在于“让利于民”,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红利;解决群众烦恼,改善百姓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往由于缺少经验,个别地方出现了一些“便民政策不便民”的情况。比如“子女入学须提供父母无犯罪记录证明”、禁止路边通车但公共停车位供应不足、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每日业务量很大,导致群众多跑好几趟等现象,这样的政策给人民群众带来诸多不便,也背离了改革的初衷。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一项项改革政策的出台,改写了许多人的命运。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改善了千家万户的生活,惠及了亿万群众。 惠民政策能够促进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村生活水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惠民政策要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注弱势群体,关注百姓民生。如今乡村振兴政策已经提上议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在农村经济建设方面、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电商、农产品深加工、特色旅游等,拓宽贫困人口收入来源,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活,促进贫困地区长远发展,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开展“农村书屋”工程,解决群众买书看书难题,提升农民文化素养,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可以说,这些惠民政策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让农村有了新的面貌。 惠民政策能够促进公民权利平等,推动社会公平发展。平等是人类的终极理想之一。以往农村和城镇户口间的福利差距多达33项,如今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开展新户籍制度改革,出台多项惠民政策,缩小城乡户口福利差距,促进城乡公民权利平等,让农村人口放心地融入城市。当前不断推进的教育领域改革也让家长更安心。如北京和深圳试点教师轮岗制度,老师跨校跨学区流动,实现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给每个学生平等机会,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因此,要不断深化改革,出台惠民政策,实现主体权利平等,促进社会公平有序发展。 惠民政策能够优化精简办事流程,提高群众办事效率。“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政府改革要以人民为中心,呼应群众需求,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例如,新塘街道探索组织推动街道各部门所有行政许可(审批)、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进入中心,实行“一站式”集中受理和办理。即一个窗口办理所有事项,简化登记流程,真正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如今很多地方开展类似的“一证化”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提高办事效率,减轻群众负担,方便群众办事。一个个惠民政策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让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枝一叶总关情。唯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入推进改革,落实各项政策,才能真正利民惠民,改善百姓生活,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