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曾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留下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深入了解海岛古建筑风貌,形象非遗传播,浙江海洋大学舟山海洋非遗形象化传播实践调研团参观了舟山市定海生活民俗馆,感受海岛古建筑风貌;走访参观了舟山市定海区的钱氏船模,为探索非遗形象化传播打下基础。
7月14日,调研团参观了舟山市定海生活民俗馆。该展馆是由一处定海老宅改建而成,独具特色,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气息。走进展馆,鸦片战争定海保卫战遗物——火炮,见证了近代中国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绕过精美的屏风,穿过狭窄的门楼和走廊,登上陈旧的木楼梯,就到达了二楼展区。这里集中展示了定海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非常浓厚的海岛文化特色。生活馆里的老师生动地讲解着每件展品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让调研团的成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舟山古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老师讲到他本人十分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退休后志愿投入到定海生活民俗馆的建设和文物讲解工作中,希望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且热爱舟山的历史,为舟山非遗传播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为文化交流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他对于非遗文化的极大热忱和实际行动让团队成员们都深受感动。
7月25日,调研团走访参观了舟山市定海区的钱氏船模。沿着中大街,走进钱氏船模。店里大大小小的船模,或经典,或创新,都寄托着船模师傅独特的情感和对于海洋文化的深深爱恋。非遗传承人钱老师讲到:“船模制作工艺纷繁庞杂,每一艘都严格按原船比例缩小制作。”一艘船模的制作周期短则几十天,繁琐的要用上几个月,甚至一年。
与西洋船模不同,古代中式船模的图纸相对简单,制作时需要船模师傅发挥更多的想象力,因此每个中式船模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寄托着船模师傅的独特情感。种类多样,品质精良的船模,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为中国古代航海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今,看着展柜里一艘艘制作精美的船模,团队成员们不禁感叹其做工之精良,用途之多样。
非遗人以文化人、培根铸魂。历史的舞台上,非遗人从来不曾缺席,始终发挥独特的作用,展现出文化深沉而持久的力量。“忠诚、执着、朴实”的意志品格,“择一业、终一生”的匠人精神,激发着广大青年人学习非遗、传承非遗的热情,
调研团成员参观舟山古建筑、调研舟山非遗文化的同时,设计制作了非遗宣传册、制作相关文创产品以及非遗微电影等,让默默无言的非遗文化得到更加形象化的传播,让普通百姓能够切实感受到我国非遗文化的魅力。追随非遗传承人的脚步,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一定能够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华儿女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指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更强劲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