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6日中国矿业大学“梦中国”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到达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学习,梦中国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红旗渠工程的建造背景,建造过程和先辈们所展现的红旗渠精神。
通过前期调研,实践团得知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市林州市,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建造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其工程全长1500公里,修建人数多,耗时长,是“新中国奇迹”,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8月16日上午,实践团成员首先来到红旗渠纪念馆,寻找曾经的故事。纪念馆中的资料显示,从明朝正统元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林县多次发生干旱等自然灾害。1949年后,县政府组织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水困难的问题。1959年,林县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为了解决缺水问题, 1959年10月10日,林县县委召开会议作决定把浊漳河的水修渠引到林县来,林县县委书记杨贵专门研究“引漳入林”工程。1960年2月,林县人民开始修建红旗渠。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
馆内的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沙盘模型,以及部分当年修渠的工人们用过的提灯、衣物,全面回顾和展示了红旗渠精神的孕育、形成、发展过程。
随后,实践团成员以红旗渠分水闸为起点沿渠徒步,经过第一、第二干渠,水不停的向前流动,给林县人民带去了希望。最后瞻仰红旗渠纪念碑,路程虽然不长,但实践团还是感到了些许疲惫。但想到先辈们用双手凿出了这一条人工天河,不禁对先辈们肃然起敬,红旗渠精神在此刻铭记于心。
图为实践团在分水闸前合影及瞻仰纪念碑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司浩然 摄
接下来,实践团邀请到了一位见证红旗渠修筑的大爷,并和他一同踏上了前往青年洞的路途。“小鬼脸,把渠挡,革命青年当闯将。凿条山洞流渠水,力量来自党培养。”因该工程为红旗渠的咽喉工程之一,施工由全县抽调出的300名优秀青年组成,故取名为“青年洞”。大爷告诉实践团:“那个时候修渠很难,但大家心里都清楚,修不好这条渠,我们永远都要过艰难的苦日子。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炸药自己碾。不仅修建难度大,而且生活条件也困难,没有饭吃,就派专人到处挖野菜煮着吃。也没有现在的工人宿舍,就是天当被、地当床。但当时大家伙想法很简单,就是我们苦干一辈子,让后代享福!”
图为实践团与大爷一起去青年洞的途中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孟聪 摄
在面对“小鬼脸”这一大难题时,先辈们艰苦奋斗,在严苛的条件下坚决拿下“小鬼脸”,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年的奋斗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年,实践团成员在青年洞前重温历史,以先辈们为榜样,将红旗渠精神印在心中,砥砺前行。
图为实践团在青年洞前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孟聪 摄
党的十九大指出:“让红色精神光耀新时代,让红色基因融入时代。”大学生作为新青年的中坚力量,在实践中重温红色历史,将红色精神牢记心中。红旗渠兴建过程中所孕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集中展现,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在历史的新征程上,我们仍然需要继续发掘包括红旗渠精神在内的宝贵精神财富,让更多人了解到先辈们所做出的贡献以及经历的苦难,了解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凝心聚力谋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