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发展,疫情态势却不容忽视。在坚持“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理念和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的指导下,8月10日,北京科技大学鹿贝柯北定和安乡村调研实践团有幸邀请到开封市兰考县审计局驻村队员金江涛,进行线下采访,就一线乡村振兴工作内容展开访谈。
采访人:北定和安队员马芳洁
受访人:开封市兰考县审计局驻村队员金江涛
采访内容1
北定和安马芳洁:
请问您能自我介绍一下吗?
金江涛:
我叫金亮涛,来自廊坊县直工局,是县政府选派的三乡工作队队员。
北定和安马芳洁:
请问在你眼里什么才叫做真正的乡村振兴?
金江涛:
真正的乡村振兴,在我看来,就是家家有产业,群众想吃啥买啥户户有存款,家家有车开。
北定和安马芳洁:
您觉得本岗位对于乡村振兴有什么贡献,作用在哪里?
金江涛:
作为队员作用是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在脱贫攻坚阶段,落实现有政策,积极谋划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北定和安马芳洁: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前后,本地区的生活环境有怎样变化?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金江涛:
乡村振兴实施前省内环境脏乱差,道路有积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通过过基础设施提升和对环境的改善,我村的环境,得到了大大的提升。道路变好了环境优美了。
采访内容2
北定和安马芳洁:
乡村振兴战略对本地区的帮助主要在哪方面?
金江涛:
主要是发展产业、基础设施改善,现在主要是我们实施那个关于土地的政策。
北定和安马芳洁:
乡村振兴战略后,您的工作环境,身边设施有什么变化?
金江涛: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前用的是电扇,现在用上了空调。
北定和安马芳洁:
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过程中,您遇到了哪些困难?
金江涛:
那个现在遇到的困难,就是我们这个村属于黄河滩区,就是禁止养殖业,再一个就是说人才流失,嗯,有的人员都出来了,不愿意回来。
北定和安马芳洁:
您奋斗在乡村振兴的一线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金江涛:
工作比较繁杂和具体,类似疫情防控。感觉自己做的每件小事对群众来说都是大事,很有意义。
采访小结
乡村振兴道阻且长,各界人士都伸出援手,帮助乡村不断发展。共同富裕的思想有了更充分地体现。疫情之下我们面临一些困难,但齐心协力必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北定和安在路上!
1.1 政府政策主导和强力支持
基于兰考县独特优势和政治责任,中央和省级高度重视兰考县的脱贫工作,习总书记更是3次视察兰考并作出重要指示。2014年起,兰考县委县政府就制定并出台攻坚规划和一系列意见文件,近些年,更是做到“四不摘”,为兰考乡村振兴保驾护航。政府在乡村振兴中为全县贫困户、脱贫不稳定人群及参与扶贫的龙头企业投保购买了一揽子生产生活保险保障,2015年来,形成“政、银、保”三位一体、“政、银、保、担”四位一体、“政、银、保、担、投”五位一体的联动支农机制,目前兰考县已探索形成“一平台四体系”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
这一方面导致农村过于依赖政府,难以激发内生动力,另一方面使得政府决策至关重要,政策的实施可能严重影响市场。
1.2 保险一些机制不够健全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家庭金融知识水平异常缺乏,严重低于城市家庭。贫困户习惯享受以往的财政救济式补贴,存在“等、靠、要”的想法,认为扶贫贷款和扶贫款相同,金融意识和金融素养不高。这容易导致保险扶贫亏损和超额赔付风险、违约风险,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保险公司的扶贫积极性和持续性。保险协调沟通机制不稳定。保险扶贫主要策划人还是政府,政府各个部门运营相对独立,统筹规划、分配资金等工作往往并不是一个部门,这导致政府和保险公司、农户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会产生信息不对称,造成服务空白,使得扶贫效果大打折扣。还有保险险种单一、保险扶贫绩效难以提升、保险服务能力不强,周期较长等。
1.3 政府资金是否不足
总体上讲,财政资金的投入是开展扶贫工作的前提,扶贫资金能否覆盖贫困户至关重要的。贫困地区本身经济基础较弱,产业发展潜力不足,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而地方财政收入有限,绝大多数财政资金依赖中央转移支付,因此会出现巨额财政补贴需求同薄弱的 财政收入之间的矛盾。兰考县进一步发展,资金不能断。
2.1构筑党政多部门合作与上下联动县域治理新模式。
在县级贫困治理理论话语中,党政机关往往因为职能分工不同而居于政治机构的不同位置,部门分工协作与彼此相互制约,共生共存。在现实中这种情况可能会带来部门合作间的推诿与逐利。兰考县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与传统治理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政府通过职能调整,强化公共利益引导与有效的惩戒机制将部门利益转化为公共利益;优化县级党政机关职能定位,整合全县资金项目,率先建立“先拨付,后报账,村决策,乡统筹,县监督”的资金分配运行机制,赋权给乡镇政府,改变了以往基层政府等靠要的被动姿态,理顺县域层面政府层级关系;
2.2风险担保和利益诱导为手段,构筑多元主体参与共享机制。
在贫困治理中,如何有效动员其他主体参与是能否构建大扶贫格局、形成合力的关键因素。传统贫困治理模式中,市场力量往往通过带来就业和慈善捐赠参与。政府主导下的国家治理体系下,出现被动参与情况使得,项目一旦结束,市场力量就会撤出导致益贫效果无法持续。而通过风险担保:政府授信,管控风险、利益诱导:到户资金、贫困户贷款集中使用实现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难题,实现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共享机制。
2.3利用资源优势推动社区治理。
提高贫困村、贫困户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是贫困治理效果可持续的根本保障。村社共同体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在贫困治理中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兰考一方面通过光伏、资产收益性扶贫等方式赋予村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村社共同体参与贫困治理的可行性;另一方面,通过补贴、贷款支持等方式引导村庄先富精英通过产业示范、代养代种等方式,构筑先富群体与贫困人群的利益衔接机制和村级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合体,积极利用乡村精英的价值和作用,借助村庄资源,以旧合作促进新合作,倡导内部合作,发挥社区在贫困治理的作用,做好带动和引领。另外,通过驻村干部,实现体制内精英下移,改变乡村治理格局,创新治理理念与激活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