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非遗之绚烂,品珐琅之美
从春秋战国起源的中国珐琅,经过了几千年的孕育,在今天依然光彩夺目。作为非文化遗产的项目之一,珐琅瓷器的地位举足轻重。为了探寻珐琅文化,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悠悠匠心”非遗文化传承实践团来到了云南昆明,深入学习观摩珐琅文化。
唐建安老师为队员讲解珐琅知识 (尹立芸/摄)
2022年8月6日上午,队长尹立芸带领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悠悠匠心”非遗文化传承实践团前往了云南省昆明市秘境M60创意园拜访唐建安老师。唐建安老师出生于金属手工艺世家,15岁就成为了永胜掐丝珐琅银器的第五代传人,现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传承人。唐建安老师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一边制作一边传授弟子,并被永胜县人民政府定为“珐琅银器制作技艺传承基地”。
唐建安老师的部分证书 (谭鸿/摄)
进入唐老师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珐琅银器,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形状之奇俊,颜色之绚烂,无一不让人感叹。老师的奖杯和证书摆满了一整个书柜,仿佛在无声的跟我们讲述着他那满是经历的过去。至此,我们心里对唐老师的敬佩不由得又高了几分。
唐建安老师的部分作品 (陈慧凌/摄)
在介绍珐琅时,唐老师讲到:“大家可能觉得珐琅很陌生,离生活很远,其实‘珐琅’又叫做‘搪瓷’,过去喝水的搪瓷缸子,搪瓷脸盆,都是很常见的珐琅。这会大家可能又会问,既然这么常见,为什么珐琅彩又这么贵,甚至能拍卖上亿呢?主要就贵在用料和工艺上。‘珐琅彩’就贵在‘彩’上,我们陶瓷颜料都是金属盐类,只能从天然原料中提取;珐琅彩瓷的颜色丰富,一个作品就有几十种颜色。既然这些颜色都是金属盐类,那么他们的化学反应温度就有差别,所以各种因素不能一起烧入窑烧制最容易产生废品,由此珐琅彩的价格就上去了。”
唐建安老师的笔记(刘坤/摄)
听到这里,大家不由得感叹:珐琅,就是在用纯粹匠心向时间致敬。珐琅瓷器是时代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我们要继承发扬,任何文化遗产都不能遗失埋没,不能随着技术的革新而被替代。我们要将现代科技和传统手工艺相结合,在保留其艺术形式的同时将其工艺进行改进,从而让珐琅瓷器在今天焕发出新的生机。
通讯员: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