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撇一捺书写徽艺古韵,一唱一咏领略笔绘芳华。徽笔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质朴地显示着中华民族四五千年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特征。为了解徽笔制作技艺,7月10日上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前往安徽省黄山市屯溪老街杨文笔庄开展了“岁月失语,非遗能言”主题活动,对徽笔制作国家级传承人杨文先生和杨达先生进行采访,学习徽笔知识。
宋代名笔,因产于黄山市而得名,又名“汪伯立笔”。2014年,由黄山市屯溪区申报的“徽笔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笔与徽墨、歙砚、澄心堂纸并称为徽州文房四宝。徽笔以“尖、齐、圆、健”四德著称于世,具有含墨量多,易开合,控制墨液,宜书宜画,并能充分体现墨色的焦、浓、重、淡、清的效果。
徽笔兴盛于宋代,以古徽州吕大渊、汪伯立与新黄山杨文等制笔大师为代表,以独特的制作技艺制作而成。徽笔既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又有很高的观赏、收藏价值,几百年来一直是古今书画艺术大师与收藏家们喜爱的瑰宝。但是自从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毛笔不再是人们日常的书写工具,毛笔市场急剧缩减,由此,徽笔及其制作技艺日渐式微。
南宋理宗时,徽州知府谢壁将汪伯立笔、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尾山旧坑砚,作为“新安四宝”,一并列为进献朝廷的贡品。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徽笔的制作技艺相当考究,仅一只笔头的制作,就有72道工序之多。一般来说,徽笔制作技艺包括“水作工艺”和“干作工艺”两部分,其水作工艺流程主要有:选毛料、叠毛、去油脂、去皮脂和绒毛、齐毛锋、配毛料、梳整毛片、卷制笔柱、披笔被毛、扎笔根等;其干作工艺流程主要有:选笔杆、安装笔头、沾合笔头与笔杆、修笔头与定笔型、刻字等。
在徽笔制作技艺中,有哪些工序是最为关键的呢?徽笔制作技艺传承人杨文认为:至少有“选料、齐毛、配料、粘合笔头、修理笔头”等这些是至关重要的——选料分毫:制作徽笔选料是最重要的,所用材料都是用冬季的动物皮毛,因为只有冬季的动物皮毛,才能达到制笔所需毫毛的标准。齐毛:右手握住牛骨齐板,左手握紧毛体的根部,然后用右手的大拇指按紧毛体的顶端,从长到短一根一根的拉齐,然后把拉齐的毛体根据需要的长短,从毛体的根部将多余的部分切除,形成平整的切面,再用单面锋刀轻轻剃去倒毛。配料:一个笔头是由主毛、副毛、披毛搭配组合而成的,配料时按比例将主毛和副毛混合在一起,披毛则单独处理。
粘合笔头:笔头与笔杆的镶嵌要吻合,两者直径相差不宜过大,否则容易脱胶掉头,笔杆和笔头所使用的传统胶水为松香。
修理笔头:就是将毛笔头整个放置在鹿角菜汁里面,再除去多余的胶汁,用修笔刀清理残毛和西锋笔规定尺寸长的毛,用手把毛笔头修成圆锥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