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简介
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于2016年5月18日正式免费对外开放。博物馆展馆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展陈面积约900平方米。基本陈列区包括南通中医药总介、南通籍中医药名家墙,南通中医药发展成果区、国医大师朱良春办公故居、清代顺寿堂老药铺、南通籍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材标本长廊、药用动植物生态园、虫类药展示区、中医养生治未病等经典模块。如今,这座纯公益博物馆已成为江南水乡、文明南通的“新名片”。
博物馆是历史记忆的窗口、文明传承的纽带,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更是一座城市精神的独特标识。2022年7月30日,薪火实践团寻芳趁步话紫琅小分队来到了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亲身感受华夏医药的神奇,领略中华历代医药名人的风采。
南通籍中医名家展区
经过博物馆入口主照壁前由国医大师朱良春手书的“大医精诚”几个大字后,首先我们来到了南通籍中医药名家展区。本展区包括明代大家陈实功的行医历程、南通籍国医大师简介以及历代南通籍名医的介绍,记录了南通中医人博极医源,悬壶江东,普济苍生的风采。展区特别对国医大师朱良春的生平、学术思想以及学术创新和成就等进行了系统的描述。
南通中医药发展成果
南通乃人杰地灵、医药生香之地,不仅培养了大量中医专业人才,也大力推动了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该展区依次介绍了南通市各大中医医院和知名制药企业,以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为代表的章朱学派思想体系在南通这片沃土上不断壮大为例,详细展现了南通地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成果。
中医药科普知识
新中国成立后,南通市、县相继建立中医院,重视中医师承工作,先后取得了王氏保赤丸、成云龙金荞麦等一批珍贵的民间中医药成果。
该展区除了介绍中医的缘起和历史,南通本地特色中草药,特色诊法和技艺,还特别情景再现南通经典中医药铺“顺寿堂”,用药铺的形式让参观者更直观地了解传统中药的药柜布置以及中药调配过程。
中药标本区
虫类药展示为博物馆的一大特色。
朱良春老先生对虫类药的研究和运用经验在中医界影响深远,他溯源明理、归类广用,填补了虫类药研究空白。
该展区通过陈列各类中药标本让观众更直观了解到传统中药的形态特征与功效,为增加观赏性和趣味性,还特别设置虫类药标本区和药用动植物生态园。
中医养生治未病
中医药养生治未病区详细介绍针灸、拔罐、推拿、刮痧等特色中医养生疗法,将中医药养生保健和“治未病”理念融入群众生活。还特别设置针灸铜人为参观者宣传普及古时中医教学用具知识。
通过本次探寻博物馆的活动,使成员们进一步了解南通地区中医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成果,以及国粹中医的伟大内涵。大家纷纷表示在“朱家军”和章朱学派的学术带领下,要用好文物资源,将先辈们的学术成果和医家思想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和传承!
实际上深奥医理就融于浅显的生活常识中,中国人民对中医中药的认识非常深刻,有相当多的人喜欢中医中药。作为中医学子的我们,没有老一辈中医人当年的艰难条件,更应牢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使命,始终学习热爱中医药文化,仔细钻研祖国中医药这个巨大的宝库,将中医药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秦缪超
本次实践中我主要负责完成前期博物馆的寻访探索,与博物馆进行拍摄权限的沟通,以及作为宣讲者进行拍摄。完整的完成一件实践任务是很不容易的,前期的准备工作最为重要,它保障了后期任务的顺利开展。
————居禧
此次社会实践我负责提前实地参观和摄影的部分,拍摄了包括宣讲者在内的大量视频。在视频拍摄的过程中,考虑了运镜、衔接等问题,为后期视频剪辑提供了大量素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相信前期的充分准备会为后期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冒绮雯
此次社会实践,我负责和同学配合完成了大纲的撰写,并在后期参与了剪辑视频的工作,在实践中学习了各项有用的技能,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同时,也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更好地了解了中医药文化的知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个人的阅历,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做好了准备。
————鲁子敬
此次社会实践,我负责和同学配合完成了大纲以及宣传文字稿的撰写。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也进一步了解了中医药文化的知识,以及中医药博物馆在宣扬中医药文化当中所起的作用。希望今后能进一步务实专业基础,将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
————杨砚宇
此次社会实践我主要是负责实地考察和视频相关的拍摄部分。在探访博物馆的过程中,我能切实体会到南通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在朱良春精神的影响下,在当前中医药发展的大好时机中,所展现出来的不一样的风采。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更让我坚定学好专业课的决心,在传承中释放中医药的亘古魅力。
————马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