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历史流变
民间医药博物馆浓缩和再现了中华五千年民间医药文化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新石器时代的碾药槽、植物形纹彩陶钵等展示了我国古代中医文化的雏形。秦时巫医之术的繁盛景象,亦可以从收藏的几套十二生肖盘和巫医测病用具中窥见。那时,医术同巫术都是医治人体的方式,后来二者逐渐被清晰地区分开来。
汉代铜蒸臼、薰炉、铜钫、饕餮汉鬲蒸煮器,以及300多块出土汉砖上画面各异的图案等,反映了两汉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那时制药已经明显进步,而且衍生出譬如熏香、食疗等等治疗方式,让人们对治疗的选择更加多元。
到了唐朝,我国民间医药已高度繁荣,从馆中收藏的景陶丹药瓶、鸟形陶壶、束腰罐等医药器具中可窥见一斑。不止丹药繁盛,那时已经有了如药剂,汤剂,外敷粉等等不同对证的用药方式。
宋时的寿盘、古医串铃等实物,表明当时的人们已很注重身体保健,行医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入朝堂当御医以及在民间医馆坐诊这两种了,赤脚医生的足迹遍布全国。明清时期的中医药具藏品,已和现在的药具差别不大。从巫医同源到独立门户,再到医者行医诊疗,中医药逐渐走进人们生活,而后通过养生的形式与人们生活融为一体,中国古代医学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向民生的迈进。
02节点与走向
从历史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春秋战国和“五四”时期前后的两个历史大变革时期,历经两次文化筛选和文化下移,又重新构建起新的阴阳平衡格局,实现了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创造性转换。
第一次文化选择使传统中医学从巫术中脱胎出来,确定了基本的中医思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各种学术流派的交流碰撞使中国文化面临多种选择,传统文化的各种潜质被激荡出来。这个时期,涉及到了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异彩纷呈的状态使中国古代社会和原始中医学有多种发展可能。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了激烈的文化碰撞,一直到两汉时期完成了文化筛选,重新确定了儒道互补、阴阳平衡的文化格局。此时的医术与巫术彻底分离。
第二次文化选择实现了中医和西医、传统医术和现代科技并重的平衡态,形成了新时代我国医学体系的基本模式。这是中医学“何以如此”和“向何处去”的问题。“五四”前后的中国又迎来了一次根本的调整期。在列强敲开中国大门时,也带来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在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上,部分学者难免走入了一些歧路,中医学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废除中医”“废医存药”的思潮一度甚嚣尘上。中医学赖以存在的文化环境又出现了新变化。但在中医学里,要把“有名无实”的阴阳、经络和穴位等抽象概念及其关系用白话文讲清楚还面临诸多问题,所以中医学逐渐退守为小众且专门的学问。这点在面临日益强势的西医时尤其明显。这次文化选择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后,最终结果是:在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指导下,倡导“西学中”,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仍旧任重道远。
03历久弥新
重庆民间医药博物馆通过保留各种典型文物向游客展示中医治疗手段历史演变过程。每一种治疗手段都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轻易淘汰,这是因为中医会根据临床需求,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改良。其中火罐便是博物馆展出的重点。拔火罐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中医疗法。
拔罐疗法在古代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的记载。
火罐经历了竹罐、陶罐、玻璃罐、塑料罐还有真空塑料罐相结合的发展历程,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临床医学方面的需求不断改良。其中,真空塑料罐有着众多优势,它克服了竹罐易起霉、易爆裂漏气,陶罐易打碎的缺点,且能够便于医者观察治疗的情况。
现在火罐疗法已普遍运用,并随着科技发展,拔罐发展成中医数字化程控电动拔罐器。
精神永传
杨心静:
通过本次寻访,我找寻到中医药发展的真正意义——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医学本身是作用于人才有存在价值,要想传承并发展中医药,必将从人民的生活中寻找出发点,以此才不会偏航。不仅如此,底蕴深厚的博物馆也给我带来了奇妙的经历,并让我对中医药文化更加感兴趣。
尹杏磊:
这次薪火相传民间博物馆走访活动中,我有幸仔细观看了许多文物,从后世角度知道了他们背后的故事,仿佛能够看到先辈们开拓的艰辛。这次的寻访活动像一粒小小的种子,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我会抓住中医药发展的机会,背负先人的旗帜,丰富自己的智识,坚定地,勇敢地贡献一份力量,推动中医药发展!
陈立炜:
通过薪火实践团这次探访中医院博物馆的活动,我了解到民间医药的丰富多样和古代医者的智慧,加深了对中医药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认识。在团队里面,我们分工配合、齐心协力将任务圆满完成,更是对集体意识的锻炼。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为我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的绚丽舞台。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在实践中积累社会经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将为我以后走进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王歆珂:
白驹过隙,一转眼,我们迎来了第二个暑假,这个炽热的七月,我们暂别象牙塔舒适的生活,参加了关于博物馆的宣传活动,我们以团队的形式带着青年人特有的蓬勃朝气,走入博物馆,走入文物的世界,理解古代文物世界。
经过几天在各大博物馆的走访,我们拍摄了各种文物视频,听取讲解员的讲解,剪辑成生动的讲解视频,传播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王瑶韫:在本次寻访博物馆的活动中,给了我锻练文稿能力的机会,同时增强了与同学的合作。在配合一临学院分团委工作的同时,加深了集体荣誉感。来到重庆民间医药博物馆,我领略了川渝地区不同的风土人情,以及因地产生的民间医药文化。对在中医药道路上继续前进,有了更多信心。